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73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陸地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試行草案)〕是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三日由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聯合頒發的文件。全文為:(1)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教育事業。(2)執行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3)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教育理論,鑽研業務,精益求精,勇於創新。(4)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歧視、諷刺、體罰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係。(5)奉公守法,遵守紀律;熱愛學校,關心集體;謙虛謹慎,團結協作;與家長、社會緊密配合,共同教育學生。(6)衣著整潔,舉止端莊,語言文明...
  [特級教師評選規定]於一九九三年六月由國家教育委員會、人事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共十六條。一九七八年原教育部和國家計畫委員會曾聯合發布[關於評選特級教師的暫行規定]。經過修訂後發布的現行規定,適用於普通中學、小學、幼兒園、師範學校、盲聾啞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職業中學、教學研究機構和校外教育機構的教師
  其主要規定有:「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小學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有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和教學的專家。評選條件是:(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認真貫徹執行教育方針;一貫模範履行教師職責,教書育人,...
小學一級教師(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學一級教師是指在大陸地區小學任教,並經聘任或任命為小學中級職務的教師
  一九八六年五月頒布的〔小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第六條規定,小學一級教師的職責是:(1)承擔學校常規教學任務;(2)在課內外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擔任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組織、輔導學生課外活動;(3)承擔或組織年級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小學一級教師的任職條件是:任職年限上要求小學二級教師任教三年以上,或者是高等師範學校及其他高等學校專科畢業生,見習一年期滿,另須具備的條件是:(1)能獨立掌握所教學科的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方法,正確傳授知識和技能,教學效果好;(2)有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的工作經...
教師的專業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的專業取向係與教師的受雇者取向相對而言,是指教師在學校中擔任專業人員角色所表現的專業人員特質及行為型態而言。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專業知識的運用、專業倫理的規範,以及專業組織的參與。
  首先從專業知識的層面來看,評量一項行業的社會地位通常以其是否具備特定的知識基礎為依據。倘若這項知識基礎被社會所認可,則其不僅成為從業人員服務社會的條件,也是其社會權力的基礎。因此一些行業在追求專業化的過程中,利用其特定的知識與技能作為提升聲望與地位的工具,而這類知識也成為界定專業的重要條件。
  培育未來教師的課程中,教育專業課程係其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成分,由此可以確認有教學專業基礎的存...
在職教師培訓(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職教師培訓,旨在促進在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教育,在大陸主要分為兩類:(1)學歷達標培訓(亦稱學歷教育),目的在使文化水準低於國家規定合格學歷以下的中、小學在職教師通過培訓獲取合格學歷;(2)業務提高培訓(亦稱繼續教育),目的在使學歷達標的中、小學在職教師在業務上精益求精,成為教育教學的骨幹和專家。
  在職教師培訓的管道和形式,主要有:(1)教師進修院校,包括為小學服務的教師進修學校和為中學服務的教育學院,是培訓中、小學在職教師的基本管道。設有各種層次、各種規格、各種形式的短訓班、單科培訓班、教學研究班,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提供教學參考資料,交流教學經驗等。(2)部分高等學校和中等專...
教師專業團體的演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團體主要指由中、小學教師所組成的專業團體。在教師團體演進的過程中,早期的教師團體係屬職業團體,並非專業團體。教師團體歷經長期的演進,才逐漸由職業團體發展為專業團體。世界各國教師團體演進的過程雖不同,但仍有其相似之處。
  根據林清江在〔教育社會學〕一書中的看法,歐洲國家教師團體的演進,過去多存在著小學教師團體與中(公)學教師團體兩大傳統隔離的現象;乃是由於各國在其發展初期,特殊的教育觀念所造成的。小學是為了教育一般貧民子弟,內容粗淺,因此其教師只要受過教學技術訓練,即能勝任。相反地,中學與大學關係密切,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受過充分的文化薰陶。這兩大隔離現象的傳統,早已...
教師心理衛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衛生運動是二十世紀初由畢爾斯(C. Beers, 1876~1943)倡導,於一九○八年出版[尋回心靈](A Mind That Found Itself)一書後,逐漸推展至全世界,引起大眾共同關懷兒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的心理狀況,應用適當的方法,消極的可預防心理疾病,如解除壓力或困擾,增強適應力;積極的則是培養健全人格,使具備心理健康的特質,如情緒穩定、心理平衡、人際關係和諧、現實與理想符合、個人潛能得以發揮等。教師之心理衛生發展較遲,因為傳統社會中教師係屬各行業裡受信賴和尊崇的一類,尤其在東方世界,如我國和日本,一直相信教師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自在其中。由於社會快速變遷,教育迅速擴...
教師執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執照指歐洲中世紀時,享有大學學位的人有權可以四處教學;此時的大學學位相當於執照或教師證書,持有者即等於具有「教授通行權」(jus ubique docendi),不必再經過考試就可以四處任教。首先授與教師教學執照的是大學所在地之城區主教堂(cathedral)的教務長(chancellor),教長代表了教會的權利與對大學的控制;在巴黎大學,教長除了握有發給教師執照之權外,也有審查教師資格乃至於奪回教師資格之權。不過當宗教正統呼聲日弱而世俗政治勢力益盛時,國家乃逐漸背負起授予教師執照的責任。
  教師的專業訓練直到中世紀大學興起才呈現出它的重要性;在此之前,希臘羅馬時代的教師地...
美國教師素質管理制度的現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教師素質管理制度的現況目錄1 一、師資職前教育2 二、教師檢定、甄選與專業成長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師資職前教育美國目前的師資培育課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份來加以理解,一種為傳統式(traditional),另一種則非傳統途徑(alternative route)。所謂「傳統式的師資培育課程」是由一般大學中的教育學院所提供針對大學生所進行的4年培育方案,主要培育的重點是在於學科知識的充實與教學方式的熟悉;至於「非傳統途徑的師資培育課程」則將...
民辦教師(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辦教師係大陸地區教師中不在國家編制、不受國家工資而任職的教師。民辦教師大都在一九六○年代或以前因中小學數量急遽膨脹、教師短缺而進入教師行列。民辦教師一般任職時學歷不足。其工資由地方負責,因此民辦教師一般工資較公辦教師為低。一九八○年中期,大陸地區中央政府開始津貼民辦教師,但民辦教師之主要工資仍然靠地方籌措。民辦教師屬農民身分,因此不能轉入其他職業,但有農地可以有耕作收入。大陸地區官方規定一九八一年後不得再聘用新的民辦教師。至一九九○年代初期,中學民辦教師已大致絕跡,小學民辦教師則集中於農村。直至一九九五年,小學教師中仍約有三分之一為民辦教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