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門堂上的匾額。《新唐書.卷一五五.馬燧傳》:「勒石起義堂,帝其顏以寵之。」
知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唐.白居易〈與王承宗詔〉:「卿即條錄聞奏,其官健等,亦宜量加伏賞,想宜知悉。」《三國演義》第一九回:「有能擒呂布來獻,或獻其首級者,重加官賞。為此諭,各宜知悉。」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忍耐得了最艱苦的磨鍊,才能出人頭地。《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為這上頭,也不知捱了多少打,罰了多少跪;到如今才掙得兩進士!……這才合了俗語說的一句話,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樂天知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意的變化,固守本分、安於處境且悠然自得。語出《易經.繫辭上》。[例]母親樂天知命、滿足守分的生活態度,是我們的好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形容興趣不高或情緒不好。如:「只要下雨天,我出門的興致就低了。」、「自從落後,他的情緒一直很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準則、樣。《晉書.卷八○.王羲之傳》:「楨之曰:『亡叔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封神演義》第二回:「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
1.特出、揭舉。如:「標」、「標新立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唐.李白〈明堂賦〉:「遠則標熊耳以作揭,豁龍門以開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古代基層治安制度的戶口編制名稱。如:「保甲」。元.施惠《幽閨記》第六齣:「奉上司明文,遍張文,畫影圖形,十家為甲,排門粉壁,各處挨捕。」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念的重建,轉移情緒,是化解之道。例如:失戀產生不安情緒,常安慰之「天涯何處無芳草」。又如:考試落,自責過甚而痛苦,則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安慰之。人們的情緒困擾,或人與人之間的誤解,也常起因於成見與偏見。例如列子書中記載一則寓言:某人遺失斧頭一把,懷疑鄰人之子所偷,因而見鄰人之子走路動作舉止,都覺得像小偷;日後,在井內尋回,再視鄰人之子行為態度,怎麼看都不像小偷。此乃不合理的成見與偏見使然。自我解惑法自我解惑法是分析解決問題的有系統思考步驟。大致分成五個步驟:首先要面對困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困難是不可避免...
慨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感嘆的樣子。《荀子.宥坐》:「孔子慨然歎曰:『嗚呼!上失之,下殺之,其可乎!』」《三國演義》第一回:「當日見了文,慨然長歎。」
瞵視昂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左顧右盼,神采不可一世的模樣。如:「自從考試意外落後,他原本瞵視昂藏的神氣再也找不到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