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20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家謂證悟、解脫煩惱。南朝陳.文帝〈大通方廣懺文〉:「聞名者離塵,受持者得道。」
好事多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好事多磨」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晁端禮〈安公子.漸漸東風暖〉詞(據《全宋詞.晁端禮》引)1>漸漸東風暖。杏梢梅萼紅深淺。正好花前攜素手2>,卻雲飛雨散。是即是、從來好事多磨難。就中我與你纔相見。便世間煩惱,受了千千萬萬。回首空腸斷,甚時與你同歡宴。但得人心長在了,管天須開眼。又只恐、日疏日遠衷腸變。便忘了、當本深深願。待寄封書去,更與丁寧一遍。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 (2) 素手:指女子白皙的手。〔參考資料〕 《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那新荷姐生得眉長眼細,面白脣紅,舉止輕盈;手拏象板,立於筵前唱起遶梁之聲。眾皆喝采。郡王又教可常做新荷姐詞一...
隔靴抓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浪詩話.詩法》。 (2) 圓明:佛教用語,指澈底領悟。 (3) 湛寂:佛教用語,其義有二:ヾ沒有煩惱、生滅輪迴。ゝ清靜。 (4) 恁麼:這麼、如此。恁,音ㄖㄣˋ。〔參考資料〕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據《歷代詩話》引)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
一醉解千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借著酒醉來忘卻一切的煩惱。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清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指離惡行過失、煩惱垢染。南朝梁.王僧孺〈禮佛唱導發願文〉:「願現前眾等,身口清淨。」唐.張謂〈送僧〉詩:「一身求清淨,百毳納袈裟。」
滅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滅煩惱、度苦海。亦指僧人死亡。《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也作「圓寂」。
作繭自纏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們不了解,用盡心機往外去尋找,那倒真像是蠶吐絲為繭,把自己越綑越緊,離佛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現「作繭自縛」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浮生六記.卷六.養生記逍》:「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繭自縛矣乎!」
萬死不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司徒王允見董卓如此囂張,很為漢玉室擔心,但又無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煩惱。一天夜裡,他到後花園散心,忽然聽見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走近一看,原來是家中的歌妓貂蟬。王允問道:“深更半夜,你為什麼來這裡唉聲嘆氣?” 貂蟬回答說:“承蒙大人恩惠撫養,為我訓習歌舞,並以禮相待。我雖然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萬一。近來見大人雙眉緊鎖,知道必定是為國事操心,所以心中憂傷,但不敢詢問。今晚又見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長吁短嘆起來,想不到被大人發現。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雖萬死也決不推辭。” 王允聽...
免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除、免去。如:「免除煩惱」、「免除刑罰」。《清史稿.卷二五六.周有德列傳》:「請蠲逋賦六十餘萬,暨察出逃亡荒蕪虛增田額戶口凡四十萬有奇,悉予免除。」
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書。《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您去攻破宋州,為我奪取張節使歸娘。才得,便發文字來報我。」《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有甚事煩惱?想是縣裡有甚文字不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