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40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闌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衰落、蕭的樣子。南唐.李煜〈浪陶沙.簾外雨潺潺〉詞:「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宋.辛棄疾〈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作「闌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火久熬,炮製藥石。通「煉」。《文選.江淹.雜體詩.王徵君》:「鍊藥矚虛幌,汎臥遙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裝於樂器以彈奏發聲的絲、線。同「弦」。唐.李商隱〈錦〉詩:「錦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
改弦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1>之,乃可鼓2>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3>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注解〕 (1) 更張:調整琴弦,重新張設。 (2) 鼓:彈奏。 (3) 更化:改舊換新。指政令教化的改革。 2、「易轍」:《晏子》(據《意林.卷一》引)晏子1>治阿2>三年,毀聞于國。景公召而問之,對曰:「嬰築蹊徑3>,急門閭4>之政,淫民5>惡之;舉儉罰偷6>,...
水落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翁亭位於滁州(今安徽省滁縣)城西南瑯琊山兩峰之間,為山僧智仙所築。〈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遊賞醉翁亭後所寫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寫出山林四季變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綠樹繁茂而成一片濃蔭,秋季風聲蕭而霜色瑩潔,冬季水枯而石頭盡露。朝暮之間的景色變化,加以四季的不同景色,使得遊賞於醉翁亭中的快樂顯得無窮無盡。「水落石出」或許就是從本文摘出的一個成語。因為水位低,本來沉於水底的石頭逐一浮露出來,石頭猶如原被遮掩的真相,所以這句成語就被用於比喻事情經過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咀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咬字吐音。三國魏.曹植〈正會〉詩:「笙磬既設,箏俱張。悲歌厲聲,咀嚼清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代舞者拿在手上的裝飾物,以雉尾製成。《淮南子.時則》:「命樂師脩鞀鼙玲管簫,調竽曕,飾鐘磬,執干戚戈羽。」
切磋琢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1>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注解〕 (1) 匪:通「斐」,文采華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敲擊、拍擊、彈奏。如:「鼓掌」、「鼓琴」、「鼓」。《詩經.小雅.白華》:「鼓鐘于宮,聲聞于外。」唐.孟郊〈上張徐州〉詩:「願鼓空桑弦,永使萬物和。」
如膠似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比目同行,水乳交融,如影隨形,形影不離,膠漆相投反義:同床異夢,琴不調,貌合神離,勢如水火辨似: 「如膠似漆」及「水乳交融」都是用來比喻關係密切。 「如膠似漆」側重於形容十分緊密;「水乳交融」側重於形容關係融洽。 如膠似漆 水乳交融 辨似例句 ○ ㄨ 我看你們兩人真是~,整天形影不離。 ㄨ ○ 經過多年的朝夕相處,同學間的感情已到了~的地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