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畏罪潛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罪刑而祕密逃走。如:「他已經失蹤多日,想必是畏罪潛逃了。」
脫殼金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敗。孫堅與部將突圍而逃,呂布緊追不捨。孫堅急中生智,將袍甲掛在樹上,呂布追兵遠遠望見孫堅袍甲,但因畏懼孫堅英勇不敢近前,只有遠遠用箭亂射。後來不見動靜,近看,才知中計,孫堅早已脫身逃走。
畏葸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怯懦,不敢前進。《清史稿.卷一一.高宗本紀二》:「丁卯,以扈從行圍畏葸不前,褫豐安公爵、田國思侯爵,阿里袞罷領侍衛內大臣。」也作「畏縮不前」。
少不經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炭,希望上天顯靈,讓他早點遭到報應!」話還沒說完,衙役便用戟(ㄐㄧˇ)搗得他滿口是血,但周顗並未顯露畏懼之色,仍從容自若地受刑。「君少年未更事」一語,後來濃縮成「少不更事」,用來形容年紀輕,閱歷淺薄。而「更事」一詞在晉朝之前已見於文獻。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曾對人說:「吾預知當爾,非聖也,但更事多耳。」意為:我能預知事情的發展,並不是因為我超凡入聖,不過是經歷世事豐富而已。
毛骨聳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無所畏懼、面不改容
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奮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起勇氣。[例]為了早日完成任務,他奮勇向前,毫不畏懼艱難險阻。
黔驢技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領,於是就撲上去將牠咬死了。」作者認為如果驢子不顯露牠拙劣的技能,老虎縱使再凶猛也會因為心存懷疑和畏懼,不敢對牠怎樣,而招致大禍臨頭;同理可證,人如果技能拙劣卻還要逞能,結果亦將招致失敗。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黔驢技窮」,用來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用完,再也無計可施了。
畏縮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怯懦,不敢前進。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一.梅聖俞》:「唐介始彈張堯佐,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彥博,則吳奎畏縮不前。」也作「畏葸不前」。
目染耳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今陝西省境內,北魏始置縣,後世沿置,清時屬同州府。丞,古代輔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 (9) 憚伏:畏懼服從。憚,音ㄉㄢ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