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寒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為畏懼而害怕。[例]歹徒作案的手段殘忍,令人寒心。
恂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害怕。《禮記.大學》:「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宋.沈括〈泗州龜山水陸禪院佛頂舍利塔記〉:「近歲過之,則舟人鼓氣自若,無復嚮日危懼恂慄之色。」
畏罪自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罪刑而自己尋死。如:「他因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和輿論的壓力,所以就畏罪自殺了。」《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紀一》:「壬午,耿仲明軍次吉安,畏罪自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畏懼、恐懼。《莊子.達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
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罪刑。如:「畏罪潛逃」、「畏罪自殺」。《韓非子.問辯》:「是非愚者畏罪而不敢言,智者無以訟。」《三國志.卷六五.吳書.王樓賀韋華傳.華覈》:「長吏畏罪,晝夜催民,委舍佃事,遑赴會日,定送到都。」
初生之犢不懼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出生的小牛不懼怕老虎。比喻閱歷不深的年輕人,膽大敢為,無所畏懼。《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俗云:『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託也。」《封神演義》第七十三回:「天祥年方十七歲,正所謂初生之犢不懼虎,催開戰馬,搖手中鎗沖殺過來。」也作「初生之犢不怕虎」、「初生之犢不畏虎」。
畏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顧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漢書.卷六○.杜周傳》:「排擠英俊,託公報私,橫厲無所畏忌,欲以熏轑天下。」
口快心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我,但我一點都不怕,殺了我反是成全我當大宋忠臣!」一旁的人見他在這樣的局勢下居然還能正氣凜然、無所畏懼地說出這番話,都不禁動容,還有人轉述給伯顏聽,伯顏於是稱讚說:「文丞相心直口快,男子心。」「心直口快」是直接摘於典源的成語,用來形容個性直爽,說話不隱諱。
進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師長、長官提出建議。[例]魏徵毫無畏懼的對唐太宗進言,是為人臣子的良好典範。
不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不膽怯。[例]他藝高膽大,不怕任何危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