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9.48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直言無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話直說,毫無忌諱。如:「為求正義公理,他直言無忌,毫不畏懼。」
瞠目而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大眼睛注視。形容驚恐畏懼的樣子。宋.洪邁《夷堅丁志.卷一.金陵邸》:「西邊房門又開,一婦人衫裙俱青,抱嬰兒以出,亦瞠目而視。」《歧路燈》第一四回:「王春宇聽眾人說話,也不甚解,只是瞠目而視,不敢攙言。」
東閃西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閃閃躲躲,有所畏懼。《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跟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禍結兵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兵連禍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載,王莽篡漢初期,匈奴因不服而發難。王莽為了樹立威信,打算以三十萬人,三百天份的糧食,討伐匈奴。將軍嚴尤上書勸諫說:「匈奴為害中國,從周朝、秦朝,一直到漢朝,已經很久了。漢武帝討伐匈奴,戰爭災禍連續不斷,拖延了三十餘年,造成國力疲耗,匈奴才因此受到懲治而心生畏懼。如今天下才剛底定,民力尚未恢復,如果現在還要開戰,實在是不堪負荷。」後來原文中的「兵連禍結」被摘出成一句成語,用來指戰爭持續不斷,災禍接連而來。
奉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漢之際,張耳、陳餘因細故而斷絕交情,結果張耳捧項嬰頭急遽投奔漢王。典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後用以形容像老鼠懼人一般,狼狽逃走的樣子。《漢書.卷四五.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黶、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宋史.卷四六八.宦者傳三.童貫傳》:「平生童太師作幾許威望,及臨事乃蓄縮畏懼,奉頭鼠竄,何面目復見天子乎?」也作「抱頭鼠竄」、「捧頭鼠竄」。
怛然失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而變了臉色。宋.蘇洵〈送石昌言北使引〉:「聞介馬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吸血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西方傳說中會在夜半時分由墳墓裡爬出,用口中兩根獠牙,咬活人的頸項吸食鮮血的鬼魅。[例]西方傳說中的吸血鬼非常畏懼十字架與聖經。
張膽明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人的意見,他們回答說:「秦朝暴虐無道,奴役百姓,搜括錢財,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將軍你有膽識,無所畏懼,不顧自己的生死,為天下除害。如今將軍剛到陳地,就想稱王,是將天下視為私有。希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如此才能成就帝業。反之,今天在陳中稱王,恐怕會失去百姓對你的向心力,無法成就帝業。」但是陳涉聽不進去,仍自立為楚王。這裡的原文「瞋目張膽」本來是「張大眼,壯著膽」的意思,後來演變出「明目張膽」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現在語義則轉化為貶義,用來比喻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
臨難不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戰國.莊子《莊子.秋水篇》 2.語譯 面對著危難而毫不畏懼。 3.故事內容 孔子周遊列國,路過匡地。由於孔子跟陽虎外貌相似,而陽虎曾侵犯過這地。所以,當地人就包圍了孔子。孔子的學生子路來救他時,發現老師談笑風生,就問他為何還有這樣的興致。孔子回答說:“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聽了老師一席話,子路對孔子非常佩服。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臨危不懼、視死如歸 相反詞 驚惶失措、臨陣脫逃、臨陣退縮 5.例...
背生芒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因畏懼而極度不安。《三俠五義》第一一二回:「適才聽智兄之言,覺得背生芒刺。」也作「背若芒刺」、「芒刺在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