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姓。如宋代有貝欽世,明代有貝
大公無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處理,毫無偏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一回:「這種賭法,倒是大公無私,不能作弊的。」也作「至公無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門檻。《禮記.玉藻》:「賓入,不中門,不履閾。」唐.白居易〈續古詩〉十首之五:「晝居不踰閾,夜行常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健、強勁有力。《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宋.陸游〈江樓醉中作〉詩:「淋漓百榼宴江樓,燭揮毫氣尚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揮。《書經.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白旄以麾。」《三國演義》第一回:「左右兩軍齊出,玄德麾軍回身復殺。」
面紅耳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文為春秋楚國人,在楚成王時任令尹,相當於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間,勤於國政,公執法,從不以權謀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間,曾經三次被免職,又三次復職,但他無論是免職或復位,都不會表現出喜悅或怨恨的樣子,而且每一次辦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鉅細靡遺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稱讚他是個忠於職守的人。宋代朱熹論及此事,感慨地說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就是說現在的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可以爭得滿臉通紅,與子文不慍不火的修養比起來,就顯得差多了。這裡朱子以「頭紅面赤」形容人們為爭奪事物,又急又怒,滿臉通紅的樣子,後來「面紅耳赤」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緊張、焦急、害羞等而滿臉發紅...
記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記於書冊。漢.王充《論衡.超奇》:「古昔之遠,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難得記錄。」《三國演義》第一○○回:「史官筆而記錄,百姓眾口而傳揚。」也作「紀錄」、「記載」。
涓滴歸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涓滴,水滴,比喻微小或極少的東西。涓滴歸公指即使是極少量的財物,也要上繳給公家。《清史稿.卷二○.文宗本紀》:「然必涓滴歸公,撙節動用,始得實濟。」形容公理財,不占公家便宜。《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真正涓滴歸公,一絲一毫不敢亂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放置、擺放。如:「植牙」、「植入晶片」。《書經.金縢》:「植璧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遵奉、持。漢.班固〈典引〉:「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疇能亙之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