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休等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休戚與共」。見「休戚與共」條。01.《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費詩》:「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 
李代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李代桃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代桃僵」原意是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出自樂府古辭〈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殭。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大意是:桃樹生在露井邊,而李樹則生在桃樹旁邊。有蟲來咬桃樹根,結果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樹木都能以自身代替同伴枯死,患難與共,為什麼同胞兄弟卻不能像桃樹李樹一樣,顧念手足之情?這首樂府詩的作者借由李樹代桃樹死的這件事,用來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後來「李代桃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不共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義同生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深義重,生死與共。《三國演義》第二回:「我三人義同生死,豈可相離?不若都投別處去便了。」
代李僵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李代桃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代桃僵」原意是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出自樂府古辭〈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殭。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大意是:桃樹生在露井邊,而李樹則生在桃樹旁邊。有蟲來咬桃樹根,結果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樹木都能以自身代替同伴枯死,患難與共,為什麼同胞兄弟卻不能像桃樹李樹一樣,顧念手足之情?這首樂府詩的作者借由李樹代桃樹死的這件事,用來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後來「李代桃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生死弟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肋插刀,生死與共的兄弟。《紅樓夢》第六六回:「不想柳二弟從那邊來了,方把賊人趕散,……所以我們結拜了生死弟兄,如今一路進京。」
迭見雜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層出不窮。《明史.卷一八八.劉𦶜傳》:「今民窮財殫,府藏虛罄,水旱盜賊、星象草木之變迭見雜出,萬一禍生不測,國無老成,誰與共事,不可三也。」
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一起受苦,共度難關,卻不願一起分享快樂。如:「像他這種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的人,並不值得深交。」也作「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學校經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經營的定義學校經營,為學校經營者透過資源、人力、物力等維統籌,訂定目標與共同願景,形塑良好組織氣氛,並做出學校行政相關決定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