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積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行不善。《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
耳食之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根據的傳聞。清.阮葵生《茶餘客話.董仲舒斷獄》:「此耳食之談,引經斷獄,當不如是。」也作「耳食之言」。
順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順從天命。《易經.臨卦.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王者上謹於承天意,以順命也。」
師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率。《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新唐書.卷一○五.褚遂良傳》:「刺史,民之師帥也。得人,則下安措;失人,則家勞㩻。」
順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遵循天道。《易經.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文王順天理物,師用賢聖。」
更絃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易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改弦易轍」係由「改弦」及「易轍」二語詞組合而成。 「改弦」是出自《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所錄的〈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
傅會牽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來?且必然視為是福禍降生的癥兆呢?然後代史官卻都好將此種自然現象與人事變化結合起來解讀,西漢時候的董仲舒尤其是如此,如《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魯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為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時吳子好勇,使刑人守門,……後閽戕吳子。」對於《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這條資料,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襄公二十九年時,吳子餘祭死於守門者之手來加以證明。像這種情形,鄭樵即認為是「牽合附會」,沒有道理的。後來「牽強附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拉硬扯,勉強湊合的情形。
褎然舉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才能出眾。《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今子大夫褎然為舉首,朕甚嘉之。」
解絃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弦更張」的「更」,是更換的意思,「張」則指給樂器上弦。弦樂器彈奏久了,弦會變鬆或斷掉,以致走音,甚至無法彈奏,這時就得更換琴弦,才能重新彈奏。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
百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代的帝王。《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蓋聞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樂而天下洽合,百王同之。」《文選.干寶.晉紀總論》:「今晉之興也,功烈於百王,事捷於三代,蓋有為以為之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