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60.23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成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大學。《禮記.文王世子》:「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鄭玄注引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學曰成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誣陷。《玉篇.言部》:「讕,誣言相加被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則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讕已。」王福清.注:「讕,誣言相加。」
攢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緊密的聚集在一起。漢.董仲舒〈雨雹對〉:「二氣之初蒸也,若有若無,若實若虛,若方若圓,攢聚相合,其體稍重。」南朝宋.鮑照〈與伍侍郎別〉詩:「飲齕具攢聚,翹陸欻驚迸。」
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言、善言。《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陛下發德音,下明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曾是莠言,有虧德音,豈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歟。」
敬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敬,慎重小心。漢.董仲舒〈郊事對〉:「陛下祭,躬親齋戒沐浴,以承宗廟,甚敬謹。」
各得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萬民皆安仁樂誼,各得其宜,動作應禮,從容中道。」唐.陳子昂〈為義興公求拜掃表〉:「仁養群生,孝理天下;萬物咸遂,各得其宜。」
標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黨同伐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黨同伐異」意思是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漢初採黃老治術,主張無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一時間儒學興盛起來,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議《公羊》、《穀梁》時產生分歧,引發爭論,以致有「黨同伐異之說」。也就是觀點相同的人結為同黨,攻擊觀點和自己不同的。後來「黨同伐異」演變為成語,用來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伐異黨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黨同伐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黨同伐異」意思是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漢初採黃老治術,主張無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一時間儒學興盛起來,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議《公羊》、《穀梁》時產生分歧,引發爭論,以致有「黨同伐異之說」。也就是觀點相同的人結為同黨,攻擊觀點和自己不同的。後來「黨同伐異」演變為成語,用來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明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知曉道理。《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正其誼不牟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矯枉過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淺,高后女主攝位,而海內晏如,亡狂狡之憂,卒折諸呂之難,成太宗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另可參考: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玉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