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6.46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和政府都重視開辦培養人才的機構。政治上「與民休息」,文化上前期崇尚黃老學說,講究因循無為。然而董仲舒則在和漢武帝對話的過程中提出教育改革的重要建議,他相信「天人感應」,主張將所有學說統一到一家之上,為政治服務,提出「興太學以養士」,「重選舉以選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 東漢 初期,王充提出「人有善惡之分」,「性可教而為善」及「在所間染而善惡變藝」的觀點,主張國家大量興辦學校,並通過行政手段給予保護。後期,地方官辦學校逐漸變的有規模,學生也可以通過考試從低級學校升入高級學校,最終到太學學習。 魏晉南北...
怪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奇怪而反常的現象。《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驚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改絃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易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改弦易轍」係由「改弦」及「易轍」二語詞組合而成。 「改弦」是出自《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所錄的〈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
精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仔細周密。《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子大夫其精心致思,朕垂聽而問焉。」
三年不窺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董仲舒長於春秋,景帝時為博士,專心一意治學,三年未曾窺視園菜一眼。典出《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比喻治學刻苦專心。漢.王充《論衡.儒增》:「董仲舒讀春秋,專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窺園菜。」也作「目不窺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玉器上雕刻花紋。《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然則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德。」《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列傳上.楊貴妃》:「凡充錦繡官及冶瑑金玉者,大抵千人。」
郭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冠塚,名「郭公墩」。郭璞之子敦驁被封為臨賀太守。 思想 郭璞在治學門徑上既接受儒家傳統,又承襲漢儒董仲舒陰陽災異學說,祖尚焦贛、京房《易》象數學,兼綜方術,精於卜筮,洞曉堪輿,成為儒術、方術、堪輿術融為一身的大家。 著作郭璞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現今的《辭海》或《辭源》上均到處可見郭璞注釋。郭璞花18年的時間研究和註解《爾雅》,以當時通行的方言名稱,解釋了古老的動、植物名稱,並為它注音、作圖,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而郭璞開創的動、植物圖示分類法,也為唐代以...
朽木糞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可收拾的局面或不堪造就的人。參見「朽木糞土」條。《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太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設立在京城,用以培養人才、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西周時已有太學之名,漢武帝立五經博士,為西漢設太學之始。之後歷代名稱不一,制度亦有變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故養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師太學讀書。」
八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1)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八人。見《四遊記.東遊記.第五五回》。(2)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見明.楊慎《升庵外集》卷一三。也稱為「蜀中八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