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40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陰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坤道,從屬之道。以柔順為正,故臣道、子道、妻道等皆為「陰道」。見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基義》。
道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泛稱有道之士。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將欲無陵,固守一德。』」
天人感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應。為中國哲學中關於天人思想的學說,認為人的行為能感應上天,上天也能影響人事。漢董仲舒在答武帝策問中有詳細的闡論。《大宋宣和遺事.亨集》:「臣切謂天人感應,一理也。人心悅則天意得;人心怨則天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縮減。《集韻.平聲.仙韻》:「朘,縮也。」《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窮。」《新唐書.卷二一八.沙陀傳》:「文楚朘損用度,下皆怨。」
日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西斜。《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當此之時,紂尚在上,尊卑昏亂,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三》:「明晨秉機杼,日昃不成文。」也作「日仄」。
更弦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易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改弦易轍」係由「改弦」及「易轍」二語詞組合而成。 「改弦」是出自《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所錄的〈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
以湯止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但未能制止,反而助其為虐。參見「以湯沃沸」條。《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夫以湯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
正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本《禮記.大學》:「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使人心歸向於正,為大學八條目之一。漢.董仲舒〈士不遇賦〉:「雖矯情而獲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歸一善。」
牽湊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來?且必然視為是福禍降生的癥兆呢?然後代史官卻都好將此種自然現象與人事變化結合起來解讀,西漢時候的董仲舒尤其是如此,如《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魯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為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時吳子好勇,使刑人守門,……後閽戕吳子。」對於《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這條資料,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襄公二十九年時,吳子餘祭死於守門者之手來加以證明。像這種情形,鄭樵即認為是「牽合附會」,沒有道理的。後來「牽強附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拉硬扯,勉強湊合的情形。
正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根究本源。《淮南子.主術》:「不正本而反自然,則人主逾勞,人臣逾逸。」《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