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61.39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躲藏、隱匿。《左傳.定公四年》:「天其衷,致罰於楚,而君又竄之。」《國語.周語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區別、分別。《呂氏春秋.仲春紀.情欲》:「耳不樂聲,目不樂色,口不甘味,與死無擇。」漢.高.注:「擇,別也。」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淮南子.說山》漢.高.注:「淳于髡,齊人也。告其鄰突將失火,使曲突徙薪。鄰人不從,後竟失火。言者不為功,救火者焦頭爛額為上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供給、幫助。《戰國策.秦策四》:「韓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資臣萬金而遊。」漢.高.注:「資,給。」《宋史.卷三一二.韓琦傳》:「今棄不耕,適足以資敵,將皆為所有矣,遂請距北界十里為禁地。」
出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武是春秋時吳國大將,擅用兵法,助吳王闔閭成為霸主。他著有一本兵書,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即為著名的《孫子兵法》。該書〈計篇〉中有一段在討論用兵的要點,先直接點出用兵是項詭詐的行動,能打要裝作不能打,能用要裝作不能用;在近處要假裝離得很遠,在遠處也要裝作很近;對喜歡利益的敵人就去利他,對處於混亂的敵人就征服他;對有實力的敵人要有所防備,對強大的敵人要避而遠之;容易被激怒的敵人就去挑釁他,卑視我方的敵人就讓他們更自大;而對準備充分的敵人要使其疲勞,對內部和睦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們。總之,就是要趁著敵人鬆懈、沒有防備之時攻擊,趁他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出兵。兵法的奧妙,就是要應變制宜、看機行事...
一鼓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旺盛的時候,所以才能打敗敵人啊!」「另外,我之所以會下車仔細觀看,是因為我擔心他們會有埋伏,故意引我軍上當。我看到他們的軍隊車跡混亂,旗幟也歪斜倒地時,才可以斷定他們是真的慘敗,才敢乘勝追擊啊!」後來,「一鼓作氣」就被用來比喻做事時要鼓足勇氣,勇往直前,才能一舉成功。 補充相似詞:趁熱打鐵、一氣呵成 實例平常我們做事,如果都能一鼓作氣的做好,那就不會老是有事情做不完的困擾了。 參考資料文化課教材(高級):一鼓作氣(成語故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使。如:「誨盜誨淫」。《易經.繫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空虛。《淮南子.精神》:「處大廓之宇,游無極之野。」漢.高.注:「廓,虛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調和。《淮南子.天文》:「天地之襲精為陰陽。」漢.高.注:「襲,合也;精,氣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偵察、探察。《說文解字.人部》:「候,司望也。」《呂氏春秋.慎大覽.貴因》:「武王使人候殷。反,報岐周曰:『殷其亂矣!』」漢.高.注:「候,視也。」《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