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徐總幹《易傳燈.卷二.其血玄黃》:「易爻以血為象,皆以有所傷為義,非以坎卦為血也。……諸解者以坎為血卦,見諸爻以血為象者,牽強附會。以坎為說,吁亦矣!」
改過自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時,有一個名醫叫淳于意,他被人告,要把他押解到長安審判。淳于意的女兒緹縈一路跟著父親的囚車來到長安。到了長安,緹縈上書給文帝,內容敘述她父親是個廉明正直的人,如今被判有罪,將被處刑。人死不能復生,若被處了「肉刑」,斬掉的肢體肌膚,就再也接不回去了。將來想要改過,卻永遠帶著傷口而無法重新作人。緹縈希望能代父贖罪,讓父親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就赦免了淳于意的罪。典源又見《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內容則是敘述漢文帝時,對吳王濞的種種惡行不忍處罰,但吳王濞並未因此改正過失,重新作人,所以鼂錯建議景帝應該削減吳王的勢力,以免造成更大的禍亂。其中也用到「改過自新」一語。後...
栽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贓物放在別人的地方,以陷其犯法、作賊。如:「栽贓陷」。清.林則徐〈會諭尖沙嘴英國各船貨具結進埔告示稿〉:「至搜查之時,俱係官員親身督驗,斷不至栽贓陷害,累及無辜。」
寡不敵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唐.陳子昂〈申宗人冤獄書〉:「夫孤直者眾,邪之所憎,至公者群,惡之所疾,寡不敵眾,孤不勝群,共成罪,聖不能救。」
冷眼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徐夤,字昭夢,福建莆田人,生卒年不詳,晚唐進士,亦是福建史上的第一個狀元,後入仕梁。因梁太祖不滿其〈人生幾何賦〉中「三皇五帝,不死何歸」句,要求徐夤改寫,徐夤不從,於是太祖削去其官職。東歸後,閩王禮聘徐夤成為幕僚,官祕書省正字。後還鄉隱居。在〈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詩中,徐夤看到友人因為直言敢諫,反而遭到君王罷黜,心生感觸地寫道:「若是冷靜地在旁觀看,就會覺得這幫阿諛小人的行為很可笑;可是要有人竭忠盡慮地直言進諫,反倒會受陷和冤枉。」表達了他對政治黑暗的不滿憤慨。後來「冷眼旁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用來形容用冷靜的眼光在旁觀察,後亦用來形容漠不關心。
一網打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一網無遺注音︰| ㄨㄤˇ ㄨˊ |ˊ漢語拼音︰yī wǎng wú yí釋義︰即「一網打盡」。見「一網打盡」條。 01.《宋史.卷三九二.趙汝愚列傳》:「(韓)侘冑欲逐汝愚而難其名,或教之曰:『彼宗姓,以謀危社稷,則一網無遺。』」
將信將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疑」。見「將信將疑」條。 01.宋.魏了翁〈江陵別安撫書〉:「少之時,有言人之簠簋不飾者,輒咎其人。迨稍涉世,疑信參半,今則信其有是人也。」 參考詞語︰半信半疑注音︰ㄅㄢˋ ㄒ|ㄣˋ ㄅㄢˋ |ˊ漢語拼音︰bàn xìn bàn yí釋義︰猶「將信將疑」。見「將信將疑」條。 01.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二折》:「師傅苦勸弟子回頭,弟子半信半疑。若是形山好景,惟恐不實。」 02.《紅樓夢.第一○一回》:「大了道:『奶奶大喜!這一籤巧得很。……』一面說,一面抄了個籤經交與丫頭。鳳姐也半信半疑的。」
含血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捏造事實,賴他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三回:「你平白地含血噴人,自己做事不機密,卻想把官司推在我身上。」也作「含血噀人」。
血口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惡毒的話來蔑陷害他人。《歧路燈》第六四回:「一向不曾錯待你,只要你的良心,休血口噴人。」
不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時間上做不到。《文選.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文選.曹丕.與吳質書》:「後生可畏,來者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