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前大臣臨死前所起的言章奏,死後上陳於君主,稱為「表」。《宋史.卷二五六.趙普傳》:「周顯德初,永興軍節度劉詞辟為從事,詞卒,表薦普於朝。」《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將陶謙表,申奏朝廷。」也稱為「摺」。
播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做的壞事散播開來,惡名留後世。如:「君子處世當謹言慎行,否則播惡臭,貽害社會,豈非罪過?」
簪墜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的簪和鞋。比喻不忘故舊。《北史.卷六四.韋孝寬傳》:「昔人不棄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之同歸。吾之操行,雖不逮前烈,然捨舊錄新,亦非吾志也。」也作「簪墮履」。
塗不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路不拾」。見「路不拾」條。01.《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遺"> 
流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傳於後代的風尚習俗。宋.蘇軾〈鳬繹先生詩集敘〉:「以為世之君子長者,日以遠矣,後生不復見其流風俗。」
珠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滄海珠」。見「滄海珠」條。01.清.查慎行〈歲寒雜感〉詩一○首之九:「稊米太倉雖見錄,珠滄海詎勝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有所缺失。《文選.宋玉.對楚王問》:「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殆無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乎沒有一點殘存。晉.周祗〈與劉裕書諫伐蜀〉:「然益土荒殘,野無青草,成都之內,殆無孑。」
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格傳是爭論已久的問題。中國和西洋早期都相信人格特質可以傳。中國有龍生龍,鳳生鳳的俗語;西方柏拉圖(Plato, 427-347 B.C.)的[理想國]中也說過:上帝造人時放入不同的金屬:把黃金置入帝王中,白銀置入官員中,鋼鐵置入工匠中。多數兒童都像父母,不過金質父母也會偶然生出銀質子女,銀質父母也會生出金質子女。大體上,一種父母總會生出同質的下一代。至十八、十九世紀,西方仍然相信人格的差別來自先天傳。
  二十世紀初傳和環境兩派主張爭論不休。高爾頓(F. Galton, 1822~1911)在十九世紀末研究天才傳之後,繼而從事差異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同卵雙生子傳相同,...
風餘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人所留下的美好教化與功業。《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夫樂本情性,浹肌膚而臧骨髓,雖經乎千載,其風餘烈尚猶不絕。」宋.蘇軾〈六一泉銘〉:「嘗試與子登孤山而望吳越,歌山中之樂而飲此水,則公之風餘烈,亦或見於斯泉也。」也作「芳餘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