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革裹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革裹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馬革裹屍」原作「馬革裹尸」。「尸」,同「屍」。這是和馬援有關的一句成語。馬援(西元前14∼西元49),字文淵,東漢茂陵(今西省興平縣東北)人。初依隗囂,後歸光武,拜伏波將軍,平交趾,世稱「馬伏波」。馬援在王莽統治的時候,曾經做過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他負責押解一批犯人,途中他因為同情這些犯人,就擅自釋放了他們,自己也丟了官,逃到北地郡。馬援在那邊以農牧為生,因為經營得法,幾年之後變得相當富裕。但他不願成為一個守財奴,就把財產送給親人朋友。後來馬投靠光武帝,建立了許多的戰功,拜伏波將軍,封為新息侯。公元四四年,馬援已經五十八歲了,有人勸他應該退休,好...
楊貴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其弟楊玄圭、楊玄璬先後在閿鄉誕生,並度過了少年時代,青年時期他們先後走入仕途,離開原籍。,另一說為西華陰http://www.wnnews.cn/culture/2010/0927/whmr_956.html 華陰市地方名人:楊玉環 隋朝皇室後裔,父親是蜀州司戶楊玄琰。她10歲時喪父,被叔父楊玄璬收養。16歲時(開元二十三年)(733年),楊氏嫁給唐玄宗|玄宗之子壽王李瑁。李瑁的母親貞順皇後 (唐玄宗)|武惠妃是玄宗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後。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玄宗悼惜良久,當時後宮數...
蔣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文學觀點4 評價 生平9502123駱彥伶編輯蔣勳(1947年-)台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父親為福建長樂人,服務於糧食局,母親西正白旗貴族於西安時蔣勳出生,戰後舉家移民台灣。自小成長於台北大龍峒,以花卉、水景繪畫受台灣人歡迎、以美感的教學和省思受到學子喜愛。他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歷史學系和藝術研究所。於1972年到法國留學,1976年返台。在繪畫創作之餘,蔣勳也在文學界勤勞耕耘,他出版過多本詩集、並曾擔任台灣早期美術刊物《雄獅》的主編輯。他是現任的《聯合文學》社社長。蔣勳曾得過全台灣小說比賽第一...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殺人罪下獄,賴友人救助減刑免死。其後仍受到仇家追殺,於順治十二年赴北游歷,來往於山東、河北、山西、西一帶,先後六謁明陵。康熙十六年,受薦博學鴻詞科,以死力辭。晚歲居西省華陰縣,全祖望為撰〈神道表〉稱:「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可見其認真嚴謹。著有《亭林文集》、《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等,於乾嘉考證學有典範性之意義。 歸奇顧怪...
清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姑洗之音我國古代用八卦中十二辟卦表示一年中十二個月的氣候變化,而律呂證實每種氣候來臨。律呂指的是在西、河南邊界,形狀傳言像竹子卻不是的呂管,依一定長短粗細,傳說中埋於天山的陰谷,共十二種,管中充滿盧灰,用竹衣(竹子內的薄膜)貼上,冬至一陽生之時,最長管子的灰遍噴出,發出聲響,每月一次,由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宮、無射、應鐘十二種聲響組成。(註1)三月為辰月,節氣清明、穀雨為夬卦,外為兌,兌為澤,內為乾,乾為天,澤天夬一卦,表現出地球的氣候,與生活息息相關,意指強大的陽能戰勝弱小的陰能...
兼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方面同時照顧到。清.崑岡《大清會典事例.卷二三.吏部.官制》:「因念甘總督所轄既廣,勢難兼顧,是以准議將甘總督改為甘肅總督。」
坦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率直而無私念。宋.范仲淹〈祭府王待制文〉:「性清方以自處,政坦白而莫欺。」《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安老爺是坦白正路人,那裡留心這些事。」
李自成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也參加了李自成集團。李自成聲勢大增,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湖北襄陽稱新順王,進而大破明軍,進入西,統一了西到寧夏、甘肅一帶地區。翌年,以西安為都,見國號為「大順」;而後率軍殺入北京。崇禎十七年(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包圍北京,得到宦官的內應,兩天就占領了北京。毅宗(註1.)登上紫禁城後的景山,縊死於壽皇亭。 清兵入關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內部矛盾逐漸顯露。知識分子的派閥之爭導致牛金星殺害李嚴事件;農民組成的軍隊一旦進入寶庫殿的北京城,...
全軍覆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南;並兩次北伐,滅南燕、後秦。晉恭帝時篡晉,改國號宋,史稱「劉宋」。 (2) 關中:地名。位於今西省。東至函谷關,南至武關,西至散關,北至蕭關,位於四關之中,故名。〔參考資料〕另可參考:《資治通鑑.卷一二一.宋紀三.文帝元嘉六年》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響,立志寫作;也受夏丏尊影響,立志幫助文學青年。14歲開始寫詩,16歲嘗試評論「聊齋誌異」,19歲在西安康日報發表第一篇作品「評紅豆村人的詩」。由於對日抗戰,王鼎鈞少年時代就和家人分離,八年抗戰期間,他有四年多都在日本佔領區生活,打過遊擊;抗戰軍興,1942年去大後方投入李仙洲將軍所創辦之國立第二十二中學,輾轉安徽、河南、西各地。抗戰末期初中畢業即輟學從軍,隨國民政府軍隊經南京、上海、瀋陽、秦皇島、天津、青島,1949年到台灣。來台後考入張道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