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連篇累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隋書.卷六六.李諤列傳》載,李諤是隋代著名的文人,十分受到隋文帝的重用,被授與治書侍御史的官職,又被封為南和伯。他為人正直,通達時務,很受眾人的推崇。他的學問和口才都很好,對任何時不滿就寫文章上書皇帝,表達自己的意見,文帝幾乎都會接納。李諤看到當時人所寫的文章,多半承襲六朝的風格,詞藻雖華麗,但內容卻十分空洞。於是上書皇帝,說明這種情況的嚴重性,古時候風行教化,人人知書達禮,寫的文章都能表達美德與大道。但是到了後來,禮教漸漸衰落,為文不再注重道理,只知計較字詞的運用,內容也不外乎是形容風花雪月。李諤認為這種風氣對社會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應該立即矯正。文中用「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
吩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叮囑,多指長輩囑告晚輩,含有命令、派遣的語氣。《老殘遊記》第一九回:「有甚麼,他人頭兒也很熟,吩咐了,就好辦的了。」《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門上聽了這般吩咐,那敢怠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人的敬辭,通常加在與對方有關的人物上。如:「尊體」、「尊囑」、「尊夫人」、「尊姓大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從。如:「搞砸」、「搞好」、「搞社團」。
簸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用來揚去穀類糠皮的器具,以竹篾或柳條等編成。《唐詩紀.卷六二.鄭嵎》:「大開內府恣供給,玉缶金筐銀簸箕。」也稱為「畚箕」、「畚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從某種職業的人。[例]農民、漁民、牧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增加與原數相等的數。《孟子.公孫丑上》:「故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雖翫其采,不倍領袖。」
逼上梁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滸傳》中眾多好漢因受到官府逼迫,上梁山造反。後比喻被迫走上絕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應做的。如:「做人不要太絕,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觸犯法紀的!」
名不副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如:「這樣做不是名不副實,徒惹是非嗎?」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章。」也作「名不符實」、「名不當實」。
同病相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同憂相救,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惺惺相惜反義:同行必妒辨似: 「同病相憐」及「物傷其類」都指為同類的不幸遭遇而難過。 「同病相憐」側重於雙方都在相同的處境下;「物傷其類」側重於自身未遭不幸,但因受害者同屬一類而有所感傷。 同病相憐 物傷其類 辨似例句 ○ ㄨ 他們從小一起在育幼院長大,因此彼此總是~,互相扶持。 ㄨ ○ 看到同因故被裁撤,我們內心當然會有~的感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