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補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沒有幫助。《宋史.卷二四四.宗室傳.序》:「宋承唐制,宗王襁褓,即裂土而爵之。然名存實亡,無補於。」《蕩寇志》第一一回:「如何鬥得他過,枉是送了性命,仍舊無補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遺憾的。《老殘遊記》第六回:「無才者抵死要做官,有才者抵死不做官,此正是天地間第一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齡、歲數,多指年紀大。如:「年已高」。《南史.卷六九.列傳.虞荔》:「卿年已多,氣力稍減。」《三刻拍案驚奇》第一六回:「箇沒廉恥的,年有了,再作腔得幾時?」
2.過舊曆年應備辦的各種務,如採辦年貨、致贈年禮、祭祖祀神等。《紅樓夢》第五三回:「當下已是臘月,離年日近,王夫人與鳳姐洽辦年。」
情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感情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產生變化。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遷,感慨係之矣!」
鄭重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理物的態度嚴肅認真。《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他纔恭肅其貌,鄭重其說道:『年兄!……你這舉人不是我薦中的,並且不是主司取中的,竟是天中的。』」《官場現形記》第五九回:「沈中堂見面之後,果然鄭重其的,拿出一封親筆信來,叫他帶去給山東巡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關於製作、建造等的總稱。
做人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待人及處理情。如:「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明白做人處的道理。」
親養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養志」是說孝順父母的人,不只要有衣食供養,更要體念父母的心意,使父母快樂,才是真正的孝,出於〔孟子.離婁上〕。孟子說:「,孰為大?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為親,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養曾晳,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曾晳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親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是說,任奉父母親最為重要,所以奉父母是任的根本。至於保守正道,則以潔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治理務。《左傳.文公十八年》:「德以處以度功,功以食民。」
2.六書之一。描繪抽象物的造字方法。參見「指」條。
相機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適當時機再做。《明史.卷一九六.張璁傳》:「帝諭令與言交好,而遣黃綰之大同,相機行。」《老殘遊記》第五回:「那有一准的法子呢!只好相機行,做到那裡說那裡話罷!」也作「相機而動」、「相機而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