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事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驅邪」、「百邪不侵」。
捷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分類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定義捷思(heuristic) 指個人對於某問題情境未能有清楚、全盤的瞭解時,依據其個人經驗所採用的直觀推論方式,可分類如下: 分類(1) Representative Heuristic (代表性捷思法、直觀推論法):要判斷某一事件出自於某一母群體的可能性時,會比較此事件與母群體的相似程度,忽略基本率(一事件的基本發生率)、樣本的...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修訂而成的一本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時代,各諸侯國間聘問、會盟、戰爭等政治事件,也有關於日食、水災、大旱等自然現象。孔子作此書,開私人修史之先,但並不純為紀載史事,而是將個人褒貶巧妙地寄託於遺詞用字間,以切要的言論呈顯對政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春秋時代,各國分立,攻伐與征戰從未停止,孔子藉《春秋》強烈表達他對周王室的尊奉,以及大一統的主張,所以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便有一段話:「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
冰山一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重的問題呈現在表面的一小部分。如:「這次的打架事件,只是整個校園問題的冰山一角。」
猶豫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狐疑不決,遲疑不決,優柔寡斷,舉棋不定反義:快刀斬亂麻,斬釘截鐵,當機立斷,毅然決然辨似: 「猶豫不決」及「優柔寡斷」都有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猶豫不決」用在對於發生的問題難以決定,一般是就具體事件來說;「優柔寡斷」用於指稱一個人在遇事時缺乏決斷力,是就性格上來說。 猶豫不決 優柔寡斷 辨似例句 ○ ㄨ 到底要不要答應對方的要求?他~地在屋子裡踱來踱去。 ㄨ ○ 這孩子就是如此~,什麼事情都得別人幫他拿主意。
處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這段史料是記載春秋時期,鄭伯即位,把都城超過國土三分之一的京地封給其弟共叔段,又放任段佔領西鄙和北鄙,到後來段企圖謀反,想強奪王位,母親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鄭伯知道後立刻派兵攻打,在鄢這個地方打敗段,段逃到共國。《穀梁傳》針對這個事件評論道: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有失為人兄長;但是直接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
影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方的思想、行為及事件等引起他方發生變化的作用。[例]她從小受到母親的影響,非常喜歡畫畫。
餘波盪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件結束後所留下的影響,暫時難以平息。如:「他們倆感情雖告結束,但還餘波盪漾,流言四起,其傷害之深,外人是無法了解的。」也作「餘波蕩漾」。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動原因主要在於,1997 年前後,台灣社會一再發生校園暴力與學生自殺案件,而青少年飆車、鬥毆等社會事件盛層出不窮。如此脫序的社會現象頻傳,青少年的身心問題引啟社會大眾的關注,教育主管當局及學者們也高度重視問題的所在,並積極尋求解決的對策,以期導正脫序的社會現象(註3)。對生命最大的傷害莫過於自殺,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自殺人口中,自殺死亡是10-24歲年齡組的第二大死因(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 20, 2012)(註1),而在我國,鑑於近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榮興,社會繁榮富庶,人民...
行為學習論也被稱為刺激—反應學習論(或簡稱S-R theory),主要是根據行為主義的基本要義而提出的理論觀點。此理論認為操作制約是人類學習的主要歷程,也是獲得經驗的學習歷程。另外,行為學習論也重視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他們認為學習的結果是表現在行為的改變上,並強調外在事件對個體的影響,他們不認同個體的自由意志,也因此被認為是決定論者。行為學習論者在教育上主張使用增強與懲罰兼施,而不重視內在自發性的動機,強調外在控制的訓練價值。行為論者認為增強作用是行為習得的關鍵,個體的反應若能帶來回饋,就會被增強而保留這個行為。正負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