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04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群體一段長時間以及該段時間內若干特定點之資料。有些縱貫式調查延續的時間長短不定。採縱貫式調查任何事件之資料,在該研究期間內,至少須在二次或多次特定點蒐集而得,依描述或解釋方式報導其變化之情形。縱貫式調查之主要類別有以下三種:1.趨勢研究(trend studies):趨勢研究是對一般母群體(general population)執行一段時間之縱貫式研究。若以抽樣選取研究對象,通常是在不同時間隨機取樣,在不同時間選取之樣本雖不同,但這些樣本足以代表一般母群體。趨勢研究常被用來研究在一段時間的態度。2.同期群研究(coh...
理情行為治療(REB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協助案主恢復面對人生難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怎麼想,就怎麼感覺;怎麼感覺,就怎麼做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沒有人可以在你身上製造任何情緒,除非你那麼想我被「你」氣死的謬論,麻煩總是自找的由多個角度角度來看待事物REBT不是不要有負向情緒,而是要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負向情緒 具體化我們所知覺的描述,總是「打過折扣的事實」,要盡量減少批判式的敘述,增進描述式的敘述。就事論事,不過度推論,並能看清自己的偏執。1. 就事論事,不以偏概全...
無可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迫不得已,望洋興嘆,無計可施,無能為力辨似: 「無可奈何」及「望洋興嘆」都有沒有辦法的意思。 「無可奈何」側重於無計可施;「望洋興嘆」側重於能力不足。 無可奈何 望洋興嘆 辨似例句 ○ ㄨ 老爸遇到調皮的妹妹,任他再嚴肅也~。 ㄨ ○ 這件衣服雖然漂亮,但價格實在超出預算太多,我只能對著它~。 「無可奈何」及「迫不得已」都有沒有辦法的意思。 「無可奈何」側重於無能為力;「迫不得已」側重於受逼迫而無法抗拒。 無可奈何 迫不得已 辨似例句 ○ ㄨ 對於不可抗力的天災,任誰也~啊! ㄨ ○ 在眾人的逼問下,他~,才說出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牽涉到法律或政治的事件。如:「犯案」、「命案」、「投案」、「破案」、「五三慘案」。
家庭壓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BC-X模式2 雙ABC-X模式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ABC-X模式在ABC-X模式下,A指壓力事件(stressor event),B指家庭所擁有的資源或家庭強力(the family resources or strengths),C指家庭對壓力事件的界定(the definition or meaning),而X則指壓力的高低程度或危機(degree of stress or crisis)。ABC-X模式討論壓力
不明就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清楚、不了解事件的內情。如:「在不明就裡地情況下,不應該隨便懷疑別人。」
空椅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地接觸,進而使當事人從環境中無法獲取他想取得或者需求的資源,以至於使當事人停頓,或者稱為發生未完成事件。 過程經驗面從過程經驗性的觀點而言,當出現極化事件時,即可使用空椅法。而所謂極化事件可能為優勝者與劣敗者的極化,而優勝者意旨個人內射出來的道德標準,劣敗者則為個人適應性的原始情緒,當此兩者發生不協調的現象時,則使當事人產生衝突的感覺而引發即化。另外為自我干擾所產生的極化,...
行為學派學習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學成為一門科學,研究的主題須是能可靠測量的,因此他強調行為才是研究的主題,因其能被直接處理,而心理事件無法直接處理,所以應予忽略。行為學派學習理論者認為「學習」是個體在特定的環境刺激之下所產生的適當連結反應行為。行為主義從人類單純的行為可觀察、可預測的反應,探討影響個體並且可能導致行為的制約,以及單純的行為本身解釋學習歷程。行為主義學習論依據對動物相關實驗,建立「刺激─反應」連結關係的操作制約學習理論,用來解釋人類的學習歷程和獲得經驗的學習歷程。行為主義對學習產生的觀點如下:(1) 行為基礎是由個體的反應所構成的。(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量詞:(1)計算娛樂節目演出期間的單位。如:「下一檔戲」、「作了三檔秀」。(2)計算事物、事件的單位。相當於「碼」、「件」。如:「為了這檔事,我四處奔波,可真累壞了!」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策略(註1)間接教學是不直接告之教學問題解決方法和結論給學生,改以引導學生從教師給予內容、材料和事件當中,自己去發現問題關聯、類推答案、形成結論和獲取新知。間接教學多用於高層次概念、問題解決等認知、技能、情意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對於教學內容做成分析結論和概括化通則,或發現各種關係的型態。間接教學策略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習是學生認識訊息歷程的能力表現,教師居然協助者的角色,教學的成敗端視學生能否主動積極探索處理訊息。 1. 運用前導組織策略前導組織在教學策略上的應用,包括問題中心法、做決定法和網路法三種。 2. 應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