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3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馮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事過境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發生已久,環境也已改變。[例]這件當年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如今已事過境遷,逐漸為人所遺忘。
廣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涉及的方面廣、範圍大。如:「這一事件受到大眾廣泛的討論。」
相提並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性質、情況相似的人物或事件放在一起討論或同等看待。如:「此一時,彼一時,怎麼可以相提並論?」
人去樓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去樓空」這句成語顯現的是一種感慨、惋惜的情感,出自於唐.崔顥的〈黃鶴樓〉詩。此詩藉由古人乘鶴仙去的傳說,點出仙人黃鶴早已渺無蹤跡,一去不復返,只留天際的白雲,千載悠悠,表達出更深的失落情懷,將對世事茫茫的感慨表露無遺。後來「人去樓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舊地重遊時人事已非,空留遺跡,或對故人的思念。如《警世通言.卷一○.錢舍人題詩燕子樓》:「人去樓空事已深,至今惆悵樂天吟。」用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這個成語現在有另一種用法,形容畏罪潛逃,不知去向,大多是使用於社會事件的報導上,說明犯罪者因為畏罪而潛逃,不在原住屋裡。
詮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涵先備經驗有助於學習。學習是擴展意義的歷程。掌握意義的詮釋是教育的起點。學生主體意識應受到重視。教育事件應透過整體的情境來理解。運用質性研究協助主體呈現自己。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詮釋學英文關鍵字:Hermeneutik 參考資料何萬福(2004)。傳統與批判詮釋學研究--高達美與哈伯瑪斯對話與宗教詮釋的意義。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154。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晴天霹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光普照的晴朗天氣裡突然打起響雷。比喻突發的驚人事件。《孽海花》第十七回:「猝聞這信,真是晴天霹靂,人人裂目,個個椎心。」也作「青天霹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喧嚷、嘈雜。如:「喧鬧」、「吵鬧」、「當年的餿水油事件著實鬧了好一陣子。」
敷衍塞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不認真澈底,只是應付表面,搪塞責任。[例]興建中的車站發生倒塌事件之後,承包廠商仍一再敷衍塞責,引起社會不滿。
省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省思考。如:「這事件值得我們省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