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2.75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貞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正直,氣節清高。《文選.宋玉.神女賦》:「懷貞亮之絜清兮,卒與我兮相難。」《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
茅廬三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顧茅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天下紛亂,打著「復興漢室」名號起兵的劉備,在屯田新野時,從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是個能人,於是前去拜訪,一連去了三次,才見到人。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提到了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劉備不顧身分,一連三次專程拜訪的誠心,終於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遺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臨死前所頒布的命令。《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傳旨召諸臣入殿,取紙筆寫了遺詔,遞與孔明而歎曰:『朕不讀書,粗知大略。』」
大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重要與不重要的事。泛指一切事務。《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漢身上,替你扶持便了。」
曉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白、了解得很透澈。《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盡瘁鞠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四方。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鞠躬盡瘁」,用來表達恭謹戒慎,不辭勞病地貢獻心力。在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考察了當時的局勢環境後,認為以他的能力,以及許多未能預料的演變,都不足以能夠抵抗強敵。儘管如此,他仍表明了自己的決心,只求竭盡所能。原文中的「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其實就是現在常用的「鞠躬盡瘁」的意思。
自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我省察。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陛下亦宜自課,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不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成功、不見成效。《文選.諸葛亮.出師表》:「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損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損害與利益。《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褘、允之任也。」
忠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心勸諫。《莊子.至樂》:「忠諫不聽,蹲循勿爭。」《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