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方大葦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雄鳥體型略大。自額、頭頂至體背為一致的欖黃褐色,尾羽顏色暗褐色。眉斑細,淡乳白色,過眼線暗褐色,耳羽淡欖褐色。飛羽及覆羽暗褐色,各羽外緣淡欖黃褐色而略帶鏽紅色,飛羽內緣乳白色。腹面的腮、喉、頸側乳白色,頸側有淡褐色細長縱斑,胸、腹及尾下覆羽乳白色,胸側略帶灰褐色,腋帶黃褐色。喙暗褐色,下喙淡色。跗蹠及趾鉛灰色。
東方雙光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細長而側扁。口裂大,上下頜齒細小,腭骨具1列小齒,鋤骨及舌骨無齒。眼大,眼徑長於兩眼間隔長。具鱗,但易脫落。背鰭短,具11-13根軟條;臀鰭延長,起點在背鰭基後緣,或稍後方,具57-63根軟條(通常為60-61);無脂鰭。脊椎骨數為83-86(通常為84)。發光器:下頜逢合處發光器(SO) 2個;鰓被架發光器(BR) 11-13(12)個;喉峽部最前端到胸鰭基底的腹面側發光器(IP) 15-18(16-17)個;胸鰭起點到腹鰭起點的腹側發光器(PV) 23-25(24)個;腹鰭起點到臀鰭起點的腹側發光器(VAV) 13-15(14)個;臀鰭起點到尾柄的腹側發光器(AC) 37-42+2=39...
東方偽角杯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瑚,珊瑚體外觀呈盤形圓柱狀,溝槽(fossa)通常深而明顯,最大直徑約7.5 mm,底部扁平,接近中心處稍微隆起。珊瑚體具有4組(S1~S4)隔片,呈六放排列,隔片上緣具細小齒突,稍微突出生長。珊瑚體隔片數量變異與個體大小有關,未成熟個體具有24片(S4尚未發育);成熟個體(3.5 mm)具有48片。S1最大且獨立,末端有時可見短小籬片(P1);S2略小於S1,末端與P2癒合並與S3常有連接;S3略小於S4,末端與S4末端及P3前端癒合,隔片長度為S1>S2>S4>S3。中柱針柱狀。肋片表面具有細小突起,通常具有一致的外觀和寬度,彼此間隔相似。
東方尖唇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梭形;頭部眼上方平直。口中大,前位,略可向前伸出;吻長,突出;鼻孔每側 2個;上下頜各具錐形齒一列,前端各有一對大犬齒;前鰓蓋骨邊緣具距齒,左右鰓膜癒合,不與峽部相逢;體被大形圓鱗。D.I X, 10;A. III, 8-1;P. 12;腹鰭短;尾鰭稍圓至楔形。幼魚體色淡茶色,體側有兩條白色縱帶,兩縱帶所夾區域或呈褐色。體呈橙紅色,腹部較淡色,並攙雜白色斑紋或斑點;眼周圍具斑點;體側背鰭第I-IV棘之下方具一約2-3個鱗片的規則黑斑;背鰭第I-II棘膜具黑斑。
東方折尾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位置、地位的一邊或一面。如:「東方」、「四面八方」、「對方」、「我方」、「雙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位名。與「西」相對。如:「東方」、「東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方言。指田野間的水溝。如:「深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直的線、面,南北稱為「縱」。同「從」。《楚辭.東方朔.七諫.沈江》:「不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辭典辭典是為詞語提供音韻、意思解釋、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書。在東方社會中,詞典收詞為主,也會收字。為了配合社會發展需求,詞典收詞數量激增並發展出不同對象、不同行業及不同用途的詞典。隨着吸收百科全書的元素,更有百科辭典的出現。辭典歷史:前3世紀,第一部中文字典《爾雅》面世。2世紀,說文解字。1716年,康熙字典成書。1908年,即清朝光緒三十四年《辭源》的編纂工作正式開始,並由方毅、杜亞泉、孫硫珍、張元濟、傅運森等共50人先後參與。終於在1915年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成為中國第一部辭典。1915年,中華書局準備編寫大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