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5.12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牙矮冠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部中央線有葉片狀皮瓣;鼻鬚單一不分支;眼上鬚長而呈葉狀;無頸鬚。上下唇平滑,下頜兩側具大齒。D. XIII, 18-19; A. II, 19-20; P. 15; V. I, 3。背鰭具深缺刻,背鰭與臀鰭皆不與尾柄相連。 頭、冠膜及胸鰭有小黑點,體側有6對淡色帶;體側有2列斑點;身體、頭、背鰭與尾鰭佈滿小白點;背鰭第I-II棘間有黑斑;腹鰭灰黑色。
牙亨燈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劈裂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魚形,前端大於後端,厚重。前緣寬廣帶狀的緣面。後尾緣有鋸齒。中央臍壘圓大,背稜突起,腹緣有粗重脊稜突起。一串圓坑沿背緣及腹緣稜分布。殼體爲魚形,前端大於後端。背緣稍微凹入,腹緣突出。前緣半圓形,有一個寬廣扁平的內緣面,內緣面呈花邊形。後緣有一個寬廣的魚尾形尾板,背緣長而傾下,腹緣有大緣剌。殼表有背部脊梁及大眼晶體,下腹側有一條粗大的脊梁。脊梁的內刻有大圓孔。中央臍壘大圓丘形,位於殼體中央附近。殼表覆有纖細的六角形花紋。
亡羊補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失了羊,就趕快修補羊圈,還不算晚。語本《戰國策.楚策四》:「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未為晚矣;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比喻犯錯後及時更正,尚能補救。宋.陸游〈秋興〉詩五首之三:「懲羹吹齏豈其非,亡羊補牢理所宜。」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一二.徐州》:「要之是舉必當亟行。若遇有事更張,不免亡羊補牢矣。」
兔死狗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世襲而封為淮南王,曾經和眾門客、方士合著了《淮南子》一書,內容兼融先秦各家的學說。在《淮南子.說林》中提到「捕獲了狡兔,就把獵烹煮來吃;射盡了高飛的鳥,強弓就被收藏起來」,意指事情成功之後,有功之人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而因為才能出眾受到猜忌,而遭到殺害或疏遠。後來「兔死狗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成之後,有功之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
罄竹難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1>其雲狀有若,若馬,若白鵠,若眾車;有其狀若人,蒼衣赤首不動,其名曰天衡;……國有游蛇西東,馬牛乃言,彘乃連,有狼入於國,有人自天降,市有舞鴟,國有行飛,馬有生角,雄雞五足,有豕生而彌,雞卵多毈,有社遷處,有豕生狗。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凶災必亟。其殘亡死喪,殄絕無類,流散循饑無日矣。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2>、越3>之竹,猶不能書。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奇正》。 (2) 荊:荊州,中國古代九州之一。地約當今湖南、湖北二省及四川省東南部、貴州省東北部與廣東省北部西隅連、連山二縣及廣西省全縣等地。 ...
參差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牙交錯、長短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順服、馴伏。通「貼」。如:「帖服」、「俯首帖耳」。宋.薛季宣〈跋蠟虎圖〉詩:「請君懸之政事堂,坐令帖伏與羊。」
垂涎三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另外在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一九.弔贊箴戒.三戒.臨江之麋》:「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垂涎,揚尾皆來。」也可見到「垂涎」這個詞語,同樣也有流著口水,非常貪饞的意思。
所向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奇之,謂門人曰:「賈生容貌志意如是,而勤于學,此將相之器。」……復以偏將軍東從上攻邯鄲,擊青犢于射,大戰至日中 ,賊陣堅不卻。上傳召復曰:「吏士饑,且可朝食。」復曰:「先破之,然後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諸將皆服其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