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鐘鼓聲或鑼聲。《詩經.邶風.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
史可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以其忠義,追諡忠正。南明朝廷賜諡忠靖。他的評價頗高,夏完淳曾說過:「史道鄰清操有餘而才變不足。」「用兵將略非道鄰所長。」;鄭廉說「為人廉謹無大略,特治世之良臣,遇變則信國、疊山儔耳。其於駕馭籠絡,應機濟變,非其所長」 作品偶成逸興豪情豈易降,試評今古有誰雙? 近來學得持雌訣,鎮日無言獨對江。 著作後人收集了史可法的著作,編成「史忠正公集」資料來源:網路
|
前功盡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功盡棄」之典源,提供參考。 ◎1《戰國策.西周策》蘇厲謂周君曰:「敗韓、魏,殺武,攻趙,取藺、離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則周危,君不若止之。謂白起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今公1>破韓、魏2>,殺武3>,而北攻趙,取藺、離石、祁4>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5>韓而以攻梁6>,一攻而不得,前...
|
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粗劣不堅固。《荀子.議兵》:「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唐.楊倞.注:「窳,器病也。楛,濫惡,謂不堅固也。」
|
曩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文選.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唐.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序〉:「豈人心異於曩時,將蟲響悲於前聽。」也作「曩昔」、「曩日」。
|
無所作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做出成績、沒有成就。《朱子語類.卷二五.論語.八佾篇》:「然黃帝亦曾用兵戰鬥,亦不是全然無所作為也。」
|
變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尋常的舉動或事故。《荀子.議兵》:「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三國魏.衛覬〈與荀彧書〉:「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強,一旦變動,必有後憂。」
|
支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知照會。《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又支會平江一路,用兵邀截,以防走逸。」《警世通言.卷一○.蘇知縣羅衫再合》:「即刻行個文書,支會山東撫按,著落王尚書身上要強盜徐能、徐用等。」也作「知會」。
|
同舟而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舟共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同舟共濟」原作「同舟而濟」。《孫子.九地》曾說到用兵要如「率然」。「率然」是生活在會稽常山的大蛇,如果攻擊牠的頭,尾巴就會來救應;攻擊牠的尾巴,頭部就來救應;攻擊牠的腰部,頭尾都會一起來救應。孫子認為善於用兵作戰的,指揮軍隊,也可以用這樣的做法。像吳、越兩國的人,一直是世仇,但是當他們同坐一條船,在遇到風雨的時候,也一定會團結一致,互相救助,如同左右手一般,合作無間,同心協力地度過難關。後來「同舟共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在古籍文獻裡,也另有類似的詞語,《鄧析子.無厚》云:「同舟渡海,中流遇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
|
苟安一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治者對外來侵略不加以抵抗,而偏安一地。《精忠岳傳》第五九回:「方今奸臣弄權,專主和議;朝廷聽信奸言,希圖苟安一隅,無用兵之志;不知將來如何。」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