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27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近於《春秋》。」可見司馬遷對「春秋之義」和「春秋筆法」心儀已久,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貶精神,撰述《史記》。 司馬遷要肩負史家職責。據《後漢書·百官志》載,「太史令」只是俸祿六百石 (質量單位)|石的小官,職責僅在於管理圖籍,掌管星像天文,最多也只是記錄上代及當代事情,並無著述的責任。然而,司馬談和司馬遷明顯不滿足於「拾遺補蓺」。司馬談早有整理上代歷史的計劃,可惜卻「發憤而卒」,臨終前叮囑司馬遷,認為「自獲麟以來,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甚多,身為太史令,有完成論載上代歷史...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中的〈正失〉篇,開頭即點出此篇是為了糾正歷史上善惡謬誤所寫,所以立篇名為〈正失〉。在孝文帝這段中,指出劉向認為世俗流傳漢文帝的許多事跡,大多是些誇大,與事實不相符的穿鑿附會之說。只因文帝非常禮遇來上諫的大臣,所以大臣們對文帝多有獎。例如:文中列舉十數件關於文帝的善行,都有溢美、牽強附會之嫌。後人看到這些揚的文章,就以為全是事實。世上的非議與稱讚,有很多是名實不符,但會去求證的人不多,隨聲附和的人倒是不少。應劭在此對劉向的看法表示贊同。後來「言過其實」被用來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
安分守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史稿.卷二二○.諸王列傳.淳度親王允祐》:「雍正元年,進封親王,詔其安分守己,敬順小心。」
口碑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對人事物一般揚的題辭。形容其人有好的名聲,顯揚於外。亦可用於對政界人士的題辭。形容從政者有好的治績,普受百姓人民之好評。
改弦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傳七.真德秀》:「今日改弦更張,正當崇名節,明示好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漢代有桂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書名。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心滿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初,甄豐、劉歆、王舜為莽腹心,倡導在位,揚功德;「安漢」、「宰衡」之號及封莽母、兩子、兄子,皆豐等所共謀,而豐、舜、歆亦受其賜,並富貴矣,非復欲令莽居攝也。居攝之萌,出於泉陵侯劉慶、前煇光謝囂、長安令田終術。莽1>羽翼已成2>,意欲稱攝3>。豐4>等承順其意,莽輒復封舜5>、歆6>兩子及豐孫。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又實畏漢宗室、天下豪桀。而疏遠欲進者,並作符命,莽遂據以即真,舜、歆內懼而已。 〔注解〕 (1) 莽: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漢東平陵(今山東歷城縣東)人。孝元皇后的姪兒。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
臧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評論、貶。《文選.張衡.西京賦》:「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烽火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烽火」:《史記.卷四.周本紀》姒1>不好笑,幽王2>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3>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注解〕 (1) 姒: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人所獻,姓姒,故稱為姒。 (2) 幽王:周幽王,姓姬,名宮涅,宣王子,生卒年不詳。寵幸姒,沉湎酒色,不理國事,廢申后而立姒,後弟申侯和犬戎攻而殺於驪山之下,在位十一年,諡曰幽。 (3) 烽燧:古代邊防用來示警的煙火。白日放煙告警叫烽,夜晚舉火告警叫燧。 2、「連天」:《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嚴尤說王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