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電腦助診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電腦為助工具,以完成系統故障的診斷或人類身體疾病的診斷檢查。
教學助人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助人員簡稱「教人員」,是大陸地區高等學校中直接為教學工作服務的專業工作人員之一。一般指系、科實驗室實驗人員及資料室資料人員。根據國家教育委員會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於一九八七年六月所制訂,由其所屬高等學校實行的[工程技術人員職務試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從事實驗室技術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授予工程技術職務,設高級工程師(高級技術職務)、工程師(中級技術職務)、助理工程師和技術員(初級技術職務)。根據同年同月同一機構制定的[圖書資料專業職務試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從事高等學校圖書館(及分館、資料室、情報室)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授予圖書、資料專業職務,設研究館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京城附近的地方。宋.陸游〈桃源憶故人.中原當日三川震〉詞:「中原當日三川震,關回頭煨燼。」
魏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22~1572),明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精音律,喉能轉音,自製水磨腔,其音高於宋之燕樂,遂變弋陽、海鹽故調為崑腔,邑人梁辰魚作《浣紗記》付之,是為崑曲之始。
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仁大學在臺灣復校以後,於59學年度(1960-1961)起在文學院下設圖書館學系,同時設夜間部,每年各招學生一班,以60人為度。該系課程,除按教育部規定,有28個共同必修學分,以及部定圖書館學系必修50個學分(後來改為48個學分)以外,還有52個學分,其中包括仁大學的校必修人生哲學4個學分,文學院必修理則學2學分,剩下的46個學分則為系訂必修及選修學分。課程的安排上,該系一直秉持一個原則,那就是迎向嶄新潮流,面對眼前現實,針對臺灣圖書館實際發展需要設計整個的課程。大致來說,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早期,臺灣圖書館界缺少基礎工作的館員,也就是從事於圖書資料蒐集整理的工作人員,而當時最重要...
〔圖書館學刊〕(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書館學刊〕(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是民國61年(1912)6月,在該系創立兩年後所發行的一分年刊,是全系師生發表研究心得的園地,至今已出版23期,從未脫期。但是因為這分刊物係由學生所組織的學會負責編輯,受到能力上的限制,再加上稿源的影響,所以內容在學術水準上不容易保持一致。甚至也會出現一些雜文在內。不過,主編的學生們,一直都很用心,每期都會約請在該系執教的教授們撰稿,特別是一些兼任的教授,也都惠賜很多的精彩著作,使該刊的內容增色不少。因此,大圖資系的這本刊物,還是經常會出現相當多頗見功力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的論著。當然,由於是師生共有的發表園地,所以每一期在原則上也都保留一些篇幅,給...
導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模式」是一種導措施的趨勢,其發展與歷史事件和主導的社會機構有關。其目的在於為導實務工作建立合適的理論基礎。自早期至當代的導模式演變如下圖表所示。
弱智兒童讀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弱智兒童讀學校是大陸地區為智力落後兒童設立的一種特殊學校,性質和特點類似於培智學校。較早設立的有上海等地的讀學校。學校主要招收輕度和中度弱智兒童,學制一般為九年。一般開設語文、數學、音樂、律動、體育、圖畫、手工等課程。學校的培養目標是使受教育者在身心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有效地補償學生在智力和適應行為方面的缺陷,使學生成為有道德、有文化,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自食其力的公民。開辦弱智兒童讀學校的優點是有利於集中使用有限的特殊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有利於針對全體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強化性的教育和訓練;有利於組織管理和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或職業技術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太監的尊稱。《三俠五義》第一七回:「包公便道:『太降臨,不知有何見教?望祈明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助國家。《紅樓夢》第四二回:「男人們讀書明理,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