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杜漸防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防微杜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歲,由竇太后臨朝聽政。因為和帝並非竇太后親生的兒子,所以太后處心積慮地架空和帝,培養娘家的勢力。她讓自己的哥哥竇憲當上大將軍,掌握軍權,其他的三個兄弟竇篤、竇景、竇環也都封侯進爵,朝政幾乎都由竇氏的親人、姻親所把持,甚至連地方的官員都是由竇家所安排的,權傾一時。當時的司徒丁鴻,對竇氏專權禍國十分不滿,是少數沒有向竇氏低頭的大臣。那時剛好發生了日蝕,丁鴻藉機向和帝上書,希望和帝能夠壓抑竇氏。他引《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已經用災異之象來警告我們,我們不能遊戲豫樂,不當回事。」希望和帝能親攬政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
|
羅夏克墨漬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夏克墨漬測驗(Rorschach Inkblot Test)是被廣泛使用的投射測量,他並非一般的文字性測驗,而是以莫自圖卡評量人格結構、診斷心理病理及擬定心理治療的相對非結構性技術。是由瑞士精神醫學家羅夏克於1921年所編制而成的。墨漬圖片總共有十張,其中包括五張黑白,兩張先明紅灰色、和另外三張彩色墨漬圖片,每張圖片均為左右對稱圖。(註1.2)目錄1 測驗方式2 計分方式3 評價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測驗方式測驗的進行可以分為以下三階段:1.自由反應階段:在此一階段,圖片會以預訂好的順序呈現給受試者,在受試者看完美張...
|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le soul):具想像、記憶、活動、感官印象等功能。植物性與動物性都屬「肉體」(body),肉體並非阻礙心靈運作的墳墓,如同柏拉圖所說,而卻是心靈寄託的場所。不過動物性的功能產生了價值之分歧與感受之差異。人性(human soul):即理性之運作,是一種判斷。感官印象所呈現出來的,本身並無錯誤;但是如缺乏理性功能,則判斷就遠離事實或真理了。亞里士多德又將理性分為兩層:一是實踐理性(practical reason),即身體力行中體驗真理。不光是「談」而已,卻是在實際活動中來進行知。例如:因練習技藝而變成技藝匠,因建築...
|
推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藉故推辭拒絕。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楔子》:「此人無投托,數次來謁小官。我則常是推托,不與他相見。」《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實在是因有貨樣不符的緣故,並非是藉詞推托。」也作「推託」。
|
華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指導,並且遵守規定,老師強制學生學習正式課程,學生雖表面上遵從於權威下的指導,實際上卻是免強學習,並非實質想要習得的課程,因此學生之間樂於參與同儕間的活動,卻厭於去上所謂的正式課程。華勒在分析師生關係時,他強調其中關係的是支配與從屬,也就是說是一個強制並且上對下的概念,彼此是有衝突的,兩者只能從各種衝突中找到暫時的平衡點,讓整個學習型態可以繼續下去,老師可能並不以學生觀點指導學生,而是以自身方便作為出發點,如此學生也不滿於教師的教學,因此作出叛逆反抗等舉動,亦或是刻意不以學業為重,藉以表達其對抗的思維,因此這校園間的師...
|
吹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誇耀,過度稱讚。[例]他的名氣是由於朋友間撰文吹捧而得,並非擁有真才實學。
|
迎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逢迎,揣測人意而投其所好。《資治通鑑.卷二二○.唐紀三十六.肅宗至德二年》:「於承平之日,無一言以規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苟容,以竊富貴。」《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魏總辦實在看不過,無奈深曉得這位撫臺的意思,正顯得他能吃苦,並非自己不願供給,他今要迎合他的意思,只得如此。」
|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認識性與性別方面多種差異的存在,並思考其他的社會差異,如種族、年齡等在性別上的表現。性別角色的形成並非與生俱來,性別刻板印象與表現是社會化的結果。而所謂的「性別平等」不是指爭奪「權利」與「義務」的平等,而是要爭取「立足點」的平等,減少刻板印象的負面影響,以促使兩性的和諧相處。資料來源: 國民教育社群網目錄1 基本理念2 課程目標3 分段能力指標3.1 1.性別的自我瞭解3.2 2.性別的人我關係3.3 3.性別的自我突破4 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5 參考資料6 女權主義6.1 女權歷史6.2 女性主義者6.3 女權運動7 ...
|
一無所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敦煌變文《山遠公話》(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引)相公問:「十類者何?」善慶曰:「第一、有形者,見泥龕塑像,便即虛心禮拜,直云佛如須彌山,見形發心,此即名為有形。第二、是無形者,不立性處不見性,如水中之月1>,空裡之風2>,萬法皆無,一無所有,此即名為無形。……」 〔注解〕
(1) 水中之月:映在水中的月亮,並非實體,故用來比喻事物難以捉摸。
(2) 空裡之風:憑空生起的風,無中生有,比喻萬有生於虛無。
|
文藝復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藝復興是一場發生在14世紀至17(16)世紀的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斯,後擴展至歐洲各國。「文藝復興」一詞亦可粗略地指代這一歷史時期,但由於歐洲各地因其引發的變化並非完全一致,故「文藝復興」只是對這一時期的通稱。這場文化運動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在繪畫方面直線透視法的發展,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教育變革。有一段時間,文藝復興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藉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