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不量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不能正確的衡量自己的力量。多指過於高估自己。《鏡花緣》第八七回:「你教管家去回他,就說我們殿試都是徼倖名列上等,並非真才實學,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談文。」《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你也真正自不量力,癩蝦蟆想吃天鵝肉了。」也作「不自量力」。
一無是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一點正確或值得肯定的地方。[例]他並非一無是處,我們不可以看輕他。
客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事物的本來面目而不摻入個人的好惡成見。[例]這篇文章我是客觀的評論,並非惡意攻訐。
無條件正向關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的自我覺察能力,隨時敏銳了解當前感受,以便調整。二、 澄清要理解我們所接納的、尊重的是當事人本身,並非是他的不適應或甚至是反社會思想或行為。(註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無條件正向關懷英文關鍵字: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參考文獻 註一:Gerald Corey(2009).諮商與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八版)(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雙葉書廊。 p.207-208註二:孫敏華 著。諮商心理學 理論與實務運用在軍事情境中。台北:黎明文化。P.111-112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潛意識的活動,由於人的心理防衛機制把人的本我願望壓抑下去,在潛意識的活動中的主要內容被壓抑的願望並非是直接表達於夢中,而是通過扭曲變作為像徵的形式出現,故夢都是像徵的。佛洛伊德認為夢是由「顯夢」(manifest dream-content)及「隱夢」(latent dream-thought)組成的。前者乃夢的表面形式,像經過扭曲與偽裝的「密碼」,以表現隱夢。弗洛伊德認為夢可以使睡者的內心渴望滿足;另一個是睡者的求生機制,藉著在夢中重新經歷生命的創痛來保護自己。 創新 觀點 弗洛伊德對兩種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
生態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現三個階段性的結果,分別是先鋒群集、過度群集和巔峰群集,在一連串生態系消長研究中顯示,群集和生態系並非處於靜態,而是在許多大大小小的擾動、環境變遷和自身內部在動態下持續變動,生態學家威廉庫柏認為冰河灣是探討生態消長最理想的自然教室。生態系統消長所造成生物群集的改變會同時包括物種多樣性的增加和物種組成的改變。消長的過程,不論是族群的結構、生物網等皆已受到改變,無法重新逆回,因此消長是不可逆的! <註1><註2> 生態消長的原則(1) 有一定次序之群聚改變過程,結果常可預期。(2) ...
阿德勒_個體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德勒是個別心理學的創始人。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性,強調現在所努力追求的,比過去更為重要。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上的主張,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點:1.人性自主:阿德勒反對潛意識支配人性的觀點,他認為人性是具有自主傾向的,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與創造自己的生活。2.追求卓越:卓越並非指超越別人,而是要追求個人本身的完美。同時他也認為這種追求完美的傾向,是生命的基本現象,且是與生俱來的。3.自卑情結:人們可能對自己某一方面有不滿的感覺,但這是正常的現象,自己認為不滿意,正好可以激發努力求進步的動機。形成自卑感的因素很多,童年經驗、...
女性主義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經驗中關於思考、感覺、與行為的特定面向。4.生命全程觀點:人的發展歷程是包括整個生命期,人格與型態並非固定於兒時早期,而是可能不斷在變化。(註1) 治療原則1. 個人即政治:個案在諮商過程中的問題,是源自於政治與社會脈絡,因此必須要認識政治與社會因素對個人生命的衝擊力。2. 社會改變的承諾:治療不指僅限於個人改變,且聚焦於社會轉變。把治療工作當作幫助個案 度過難關的方法,同時也是促進社會轉變的策略。3. 重視女性聲音、理解方式與興趣:改變過去傳統將女性以男性為主的理論,而是以女性為主藉以了解心理困擾的重心。4. 平等諮...
認知理論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echanism)。3.自具體轉變為抽象。整體、基模、知識均是抽象的性質,因此認知是抽象的過程,並非始自具體。4.認知是「建構/再建構」,而非「發現/提取」的過程,也就是說認知是人們過與外在世界的互動,主動的對知識創造與在創造。5.「心智」的功能有如動態、具移動性質的電腦,而非靜態、零件組合的裝配線。6.認知著重過程而非結果。 對回饋的看法認知論認為回饋不會自動改變學習者的行為,回饋只是提供學習者結果的知識,其影響要視學習者如何詮釋回饋而定。我們或可說系統理論與行為論提供教學設計依循的步驟,然認知的學習觀更重視個體「...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過渡時期的產物,表現獨立自由,企求使自己順利轉至成人世界。在這過程中,基本上是順應學校生活的方式,並非刻意抗拒成人文化的價值體系。但若學校文化無法滿足學生所需,則學生可能會對學校產生厭惡,形成消極性或反抗性的次級文化。是社會變遷中的新產物:學生次級文化是近三十年來,社會變遷下的新產物,社會變遷也會形成學生的次級文化。是橫斷性的次級文化:學生次級文化,並非縱貫性的,非上傳下接的,非一代傳一代;而是在各種年齡層中發展而成,也受橫向新潮傳播的影響而形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