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罪不容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恥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偃武修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偃息武備,提文教。《書經.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那其間便招賢納士,今日個俺可便偃武修文。」也作「修文偃武」、「偃武興文」。
深惡痛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受業於孔子孫子子思的門人,治儒術之道,提王道、仁義、輕功利以及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盡心章句下〉裡有一段孟子引錄孔子的話說:「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鄉原乎!鄉原,德之賊也。」原文意思是說:「有人經過我家門前,但不進來屋裡坐坐,而我不會感到遺憾的,只有對鄉愿的人才會如此吧!因為鄉愿是德之賊!」「鄉愿」這種人是「刺之無所刺,非之無所非」的人,也就是最沒有道德標準的人。所以孔子最厭惡這種人。南宋理學家朱熹對於這段話的注釋是:「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他認為孔子對鄉愿過門不入並不覺遺憾,反以能不見、不接近他們感到慶幸,可見他...
夫唱婦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夫妻和睦。參見「夫婦隨」條。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秀才,你怎生這般說,豈不聞夫唱婦隨也呵。」《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我與你九歲上定親,指望長大來夫唱婦隨。」
合作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主要由Johnson & Johnson所提出,其認為在強調競爭的年代裡,只有少數人能夠成功,現在工作場所的需求,需要的是合作。其認為美國學生學業成就落後的問題,在過去僅強調個人主義的學習。要創造全面教育品質的提升,要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就是要在結構化的環境裡,促使學生相互依賴,積極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特徵包括了學生間要積極的相互依賴,學生要面對面的互動,強調個人的績效責任,且學生要積極培養人際小組互動技巧。合作學習的成果包括了促進高品質認知策略的發展,並能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導。通「」。《南史.卷一五.傅亮傳》:「我首唱大義,興復皇室。」
心滿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初,甄豐、劉歆、王舜為莽腹心,導在位,褒揚功德;「安漢」、「宰衡」之號及封莽母、兩子、兄子,皆豐等所共謀,而豐、舜、歆亦受其賜,並富貴矣,非復欲令莽居攝也。居攝之萌,出於泉陵侯劉慶、前煇光謝囂、長安令田終術。莽1>羽翼已成2>,意欲稱攝3>。豐4>等承順其意,莽輒復封舜5>、歆6>兩子及豐孫。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又實畏漢宗室、天下豪桀。而疏遠欲進者,並作符命,莽遂據以即真,舜、歆內懼而已。 〔注解〕 (1) 莽: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漢東平陵(今山東歷城縣東)人。孝元皇后的姪兒。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
勢不兩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至』作『大王』。」大王,即指楚威王。 (6) 從親:聯合親鄰之國。從,音ㄗㄨㄥˋ,合從。即蘇秦導聯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謀策。因六國地處南北,故名「合從」。 ◎2《戰國策.楚策一》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疋,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主嚴以明,將知以武。雖無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險,折天下之脊,天下後服者先亡。且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竊以為大王之計過矣。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國敵侔交爭,其勢不兩立。而大王不與秦,...
折衝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禽之戶內;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間;百尺之衝,折之衽席之上,故鍾鼓竽瑟之音不絕,地可廣而欲可成;和樂優侏儒之笑不之,諸侯可同日而致也。……故曰衛鞅之始與秦王計也,謀約不下席,言於尊俎之間,謀成於堂上,而魏將以禽於齊矣;衝櫓未施,而西河之外入於秦矣。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於尊俎之間,折衝席上者也。」
鼓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提鼓動。如:「鼓吹革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