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0.02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觸及其影響力深遠又爭議不斷,關於性別社會學|女性角色與心理層面之議題,便無以稱之完備。雖弗氏為早期提女性自由與教育之健將(參見其〈開化性道德與當代神經失衡〉(Civilized Sexual Morality and Modern Nervousness)),一些女性主義|女性主義人士辯言,弗氏對女性性發展的看法,不過讓西洋文化|西方文化中女性的進步倒退數十年,向第二性|男尊女卑的意識型態靠攏。弗氏相信女人為殘缺之男,必須學習接受自身的毀傷(缺了陰莖),服膺想像的生理誡命。他據此提出如陰莖欽羨與閹割|進行閹割等術語,描...
知行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朝王守仁所的學說。指知與行是一事而非兩截,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爾詐我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宋人,生卒年不詳。歷事宋文公、共公、平公三君,共四十年。因見國家處於楚、晉兩大國間,飽受戰爭之苦,和平運動,於共公十年,使兩國結盟於宋,為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弭兵之約。 (7) 質:音ㄓˋ,用財物或人作保證以為抵押。 (8) 爾: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於「汝」、「你」。 (9) 詐:欺騙。 (10) 虞:猜度。
友善校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開放的平等校園3. 營造尊重人權的法治校園4. 體現生命價值的安全校園5. 創造普世價值的學習環境導友善校園基於人文的關懷,更是時代潮流下必然的結果。政府和學校有責任提供學生安全且溫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友善校園英文關鍵字:friendly campus 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7),教育e辭書, p.28-29,臺北市: 高等教育。
仁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愛正義,寬厚正直。[例]儒家提仁義道德,做為行為的標準、規範。
自告奮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動請求擔負冒險犯難的事。《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這饒守原本只有這一個兒子,因為上頭提遊學,所以他自告奮勇,情願自備資斧,叫兒子出洋。」《孽海花》第二五回:「海軍必要個有膽識不怕死的人,何太真既然自告奮勇,何妨利用他的朝氣。」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牽合附會注音︰ㄑ|ㄢ ㄏㄜˊ ㄈㄨˋ ㄏㄨㄟˋ漢語拼音︰qiān hé fù huì釋義︰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 01.宋.鄭樵〈通志總序〉:「董仲舒以陰陽之學為此說,本於《春秋》,牽合附會。歷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首以受籠罩而欺天下。」(源) 02.《明史.卷一九一.薛蕙列傳》:「然其牽合附會,眩於名實,苟不辨而絕之,殆將為後世禍矣。」 參考詞語︰傅會牽合注音︰ㄈㄨˋ ㄏㄨㄟˋ ㄑ|ㄢ ㄏㄜˊ漢語拼音︰fù huì qiān hé釋義︰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 01.宋.魏了翁〈跋胡復半埜詩稿〉:「自〈離騷〉作,而文辭之士與世之以聲律為文者,傅會牽合,始...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業功利主義,唯利是圖,缺乏靈性、銅臭味重;而青少年往往對此不滿,所以崇尚無代價、無報酬的慈善活動,導社會關懷,愛群體生活,從中追求非功利的友誼,找尋心靈自然的交流。是自我表現的趨向:青少年學生,希望掙脫成人的束縛,反傳統、反權威的作為,使得個人在同儕團體中獲得敬重。而且,青少年喜歡追求創新、發揮自我,追求自立自主,喜愛直接了當的活動,進一步追求自我表現。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學生次級文化英文關鍵字:Students’ Subcultures 參考資料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225。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志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扶助、收容收養、急難救助、教育研究、電腦科技、就業輔導、宗教服務、休閒娛樂、健康醫療、法律諮詢、權益導、媒體傳播、藝術文化、海外救援、國際交流、其他…等。(註2) 志工訓練雖然擔任志工是自發、立意良善的行為,然而在從事服務之前,仍然必須具有相關知識並受過訓練,才能確保服務品質與自身權益。志工訓練可分為兩個層次,分別為基礎訓練與特殊訓練。 基礎訓練基礎訓練是所有類別的志工都必須參與的,內容著重在認識志工精神與相關法規,內容包括:志願服務的內涵2小時志願服務倫理2小時自我了解及自我肯定/快樂志工就是我(以上二種課程二選一,...
洛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才會成立,如果缺乏了這種同意,那麼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權利。二、著作《人類悟性論》、《教育論叢》,提經驗主義的哲學思想。三、主張人心如白紙,無所謂的先天觀念之存在。知識的唯一來源是經驗,知識係由人在環境中親身體驗而得。所以教育的過程是由外而內,為學首重方法,方法只是一種工具而非目的。四、經驗成於二因素(1) 感覺:外感官,以視覺最重要。(2) 反省:內感官,包括知覺、記憶、推理、思考等。五、之事的精確性分為三個層次(1) 直覺的知識:比較兩種觀念而瞭解其異同者。(層次最高)(2) 推證的知識:油煎接的演繹而得,如數學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