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5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梅(沈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上畫派吳昌碩的風格是刺激詔安畫派沈耀為之一變的動力。吳昌碩畫梅花、牡丹等題材時,他的布局構圖,總是左下右斜上,左右互相交叉,奔騰飛舞。沈耀在「梅」這一類題材中也以同樣的筆法,與吳昌碩的風格呼應。沈耀從詔安參展開始,便以奔放的筆法震驚南詔。在廈門展出,被評為粗霸狂放之後,他由於內外的變局、體驗,又從如許的「狂放」中,練就「凝收」的功夫,一筆一墨看似一氣呵成,實際上,卻是經營佈局多時,不輕易隨意落筆。如此自然在吳昌碩筆墨風格之外,造就他獨特的畫風。
燒岳秋(郭雪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復之,郭雪湖重燃對傳統繪畫的興趣,四、五年後似有降溫與轉向。一九五四年至大阪舉行個展之前後,參考之對象又移向日本畫壇。   本幅繪日本長野縣燒岳之秋景,山峰以近乎圖案式的塊面組成,並以不同的點線為裝飾,畫樹亦以不同的圖案葉形去組合。在用色方面,有相當重要的突破,不但調出明度較高的綠色系、土黃色系之變化,並形成清爽優雅和諧的色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意、原意。唐.鄭谷〈寄贈藍田韋少府先輩〉詩:「館殿非意,圖書是舊貧。」《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他知道必有事情,意想不來的,後來一想不好,才慢慢的踱到商務公所,合眾人見了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旭日。南朝梁.何遜〈曉發〉詩:「早霞麗日,清風消薄霧。」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清晨入古寺,日照高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志願。晉.陸雲〈答兄平原〉詩:「羈繫殊俗,願用違。」唐.溫庭筠〈謝紇干相公啟〉:「榮非始圖,事過願。」也作「志」。
等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英漢辭典的解釋,等學校是美國小學的稱呼,其意涵與英國的primary school相似。美國屬於聯邦制的國家,其學業制度因州而異,例如美國小學、中、高中修業年限共計12年,在6-3-3制的地方等學校為6年,在8-4制的為8年,6-2-4與6-6制的為6年。而英國在1870年至1918年間,等學校的入學年齡在5至13歲之間,其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便只收5歲兒童。如今已沒有這種稱呼的學校,改為收5至12歲學生的primary school為等學校的別稱。   美國17世紀殖民地時期,一般民眾的子女所接受的讀、寫、算、宗教等教育的地點在家中;此時期的教師素質良莠不齊,一般...
王家通(主編)(2003)。各國教育制度。台北市:師大書苑。
紀秋郎(主編)(1997)。新知識英漢辭典。台北市:黃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剛剛登進。漢.王充《論衡.命祿》:「明如匡穉圭,深如鮑子都,階甲乙之科,遷轉至郎博士。」
2.開始的階段。如:「階英語」。
〔美國等教育報告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八五年十月 ,美國教育部長(Secretary of Education)班納特(J. William Bennett)召集了一個由二十一位成員組成的「小學教育研究小組」(Elementary Education Study Group)負責此報告的撰寫工作,目的在於向教育人員及一般大眾傳達小學教育的關鍵性地位,這分報告其實也是一項於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六學年度「小學年」(The Year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活動的結果之一,更是近三十年來第一分有關小學教育的完整報告。
  這分報告既然是由政府支助發表的,美國小學教育的現況(包括學生的組成、課程內涵...
始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構或桿件在未受荷重之前內部所存在之應變量稱為始應變(initial strain)。通常始應變,可由預力效應(prestress effect),預應變效應(prestrain effect)或熱效應(thermal effect)所引起。
中升學考試(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升學考試是為確定小學畢業生能否升入等中學學習所舉行的選拔性考試。大陸地區一般由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專門機構主持。一九五一年政務院頒布〔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規定小學畢業生須通過參加中學升學考試才能升入中學或其他中等學校學習。中升學考試的科目主要為語文和數學。一九八四年,教育部規定,在中教育普及的城市,小學畢業生升入中不再實行統一升學考試,改而實行就近入學制度。此後,全國許多普及或基本普及等教育的城市和地區,逐漸廢除中升學考試制度,小學畢業生升入中普遍實行就近入學制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