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0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絕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疑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治學方法。古人、古事、古書因為年代悠遠,許多地方都難以憑信,故近代學者每提倡先以懷疑的精神,尋繹可疑的線索,別求實證,另創新說。
絕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蝴蝶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書的裝訂方法。反摺書葉,黏其版心之背,使兩旁餘幅向外,再外加硬紙或縑帛以為書皮。宋代甚為流行。因開展時書葉的兩邊向外,狀如蝴蝶的兩翼,故稱為「蝴蝶裝」。
倒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校勘學上指抄刊古書時誤寫顛倒的字詞。
2.古書中為求協韻而倒置的文字。
鑽故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舊紙堆裡鑽洞。比喻人埋首研讀古書,不知人情世故。《五燈會元.卷四.古靈神贊禪師》:「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詞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近人楊樹達撰,十卷。詮釋古書中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及部分代詞、動詞、副詞的用法。先辨別詞類,後說明作用及列舉文例,使讀者對古書中虛詞的用法有所瞭解。
故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書。《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鄭虔傳》:「虔追紬故書可誌者,得四十餘篇。」
世事通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明陸噓雲撰,二卷。分類輯錄通俗常用的字詞,包括天文、地理、時令、人物、衣冠服飾等等,並兼載四書、五經的難字,附錄異體字和通行字的對照表。有明朝萬曆年間潭城余雲坡刊本,今已不易見到;日本汲古書院有影本,收於《明清俗語辭書集成》第一輯。
金樓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及別號。梁元帝蕭繹在藩時的別號及其所撰書名。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一二.書籍之厄》:「鄴侯插架三萬卷,金樓子聚書八萬卷。」該書原有十卷,十五篇。後散佚,今存六卷,十四篇,輯自《永樂大典》,然亦不全。作者自號金樓子,因以為書名。其書綜括古今,兼資勸誡,所徵引者亦多周、秦古書,非今所及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