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竹書紀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晉太康二年,汲縣人發掘魏安釐王冢,而得竹簡小篆古書,共十餘萬言。武帝交付祕書校綴次第,尋考指歸。記自夏以來,至魏安釐王二十年之事,為魏國的史書。因書寫在竹簡上,故稱為「竹書」;為編年之體,遂稱為「紀年」。唐、宋、明時已有佚亡,今傳沈約注的二卷本,出於范欽的天一閣,為依託的偽作,王國維有《竹書紀年輯校》一卷,又撰《今本竹書紀年疏證》二卷。簡稱為「竹書」。
玉石同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玉石俱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即《尚書》。為上古文獻。今傳《尚書》有真古文和偽古文兩部分。〈胤征〉屬偽古文《尚書》。一般認為多抄襲先秦古書的文句,雜入所杜撰之文中,所以亦有其文獻上的參考價值。據〈書序〉記載,羲氏與和氏歷代為日官,負責觀察天象四時。至夏帝仲康時,因為沉迷於飲酒而怠忽職守,於是仲康派胤侯前往征伐。出師之前,胤侯做了這篇〈胤征〉來訓誡勉勵將士們。文中提到:「今天我將要率領你們這些勇猛的將士,前往討伐失職的羲氏與和氏。你們應該輔助我,一同為天子效力。崑崙山上如果發生大火,美玉和石頭都將一同焚毀;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職,對天下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比烈火還要可怕啊!」後來「...
服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君臣服裝上,表示官階身分的紋飾。根據古書上記載,虞舜時代,參酌更早於虞的典章制度,用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彞、藻、火、米、黼、黻等十二種花紋作為紋飾,用在君臣的服裝上。後來歷代都仿行,故稱為「服章」。《左傳.宣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晉.杜預.注:「尊卑別也。」
塞耳盜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
悉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siddham的音譯:(1)以圖表形式表示梵語拼音理論的學問。(2)梵語古書體之一。(3)真實性。如:「四悉檀」。也作「悉檀」、「肆曇」。
未能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勝枚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玉石俱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玉石俱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即《尚書》。為上古文獻。今傳《尚書》有真古文和偽古文兩部分。〈胤征〉屬偽古文《尚書》。一般認為多抄襲先秦古書的文句,雜入所杜撰之文中,所以亦有其文獻上的參考價值。據〈書序〉記載,羲氏與和氏歷代為日官,負責觀察天象四時。至夏帝仲康時,因為沉迷於飲酒而怠忽職守,於是仲康派胤侯前往征伐。出師之前,胤侯做了這篇〈胤征〉來訓誡勉勵將士們。文中提到:「今天我將要率領你們這些勇猛的將士,前往討伐失職的羲氏與和氏。你們應該輔助我,一同為天子效力。崑崙山上如果發生大火,美玉和石頭都將一同焚毀;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職,對天下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比烈火還要可怕啊!」後來「...
陳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書。指前人的著作。宋.蘇軾〈和劉道原詠史〉詩:「獨掩陳編弔興廢,窗前山雨夜浪浪。」唐.韓愈〈進學解〉:「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楸樹。即鼠梓。葉大如桐樹而黑。《爾雅.釋木》:「楰,鼠梓。」清.郝懿行.義疏:「今一種楸,大葉如桐葉而黑,山中人謂檟楸。」《詩經.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枸,北山有楰。」唐.孔穎達.正義:「楰,鼠梓。……郭璞曰:『楸屬也。』陸璣.疏曰:『其樹葉、木理如楸,山楸之異者,今人謂之苦楸是也。』」
北堂書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唐虞世南撰。分八百零一類,一百六十卷。因虞氏在隋為祕書郎,北堂為祕書省的後堂,故稱為「北堂書鈔」。書中分類摘鈔字句,而不盡注出處,原本為明陳禹謨所竄改,已非本來面目,然所引多古書,考證家多援以為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