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02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一處遺漏的。如:「遍布」、「遍歷」、「紅遍東南亞」。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宋.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詞:「把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7) 姜維:西元202∼264,字伯約,三國蜀漢天水冀縣人。本為魏將,後歸附蜀,為諸葛亮重用,任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繼領其軍。魏軍攻蜀,後主劉禪降魏,姜維被迫投降。後欲謀復國,事敗被殺。 (8) 郤正:三國蜀漢偃師人,生卒年不詳。本名纂,字令先。博學能文,為蜀漢祕書令。蜀亡,郤正捨妻子單身隨侍後主。位終巴西郡太守。郤,音ㄒ|ˋ。 (9)...
明日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菊花節」、「茱萸節」等。據南朝梁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仙人費長房曾對桓景說,某年九月九日會有大災難,家人須在手臂繫上盛滿茱萸的囊包,並且登山飲菊花酒,才能消災。桓景如言照辦,果真平安無事,然其家之雞犬牛羊卻都暴斃而死。於是後人每到九月九日這一天就都會登高,佩戴茱萸,以及喝菊花酒。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裡就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宋朝的蘇軾更是在〈九日次韻王鞏〉一詩裡以錯過重陽節時令賞菊,就沒有興味可言,並進一步申述菊花漸漸枯萎,連戀花的蝶兒也要發愁了。典源又見宋.蘇軾〈南鄉子.霜降水痕收〉詞。內容則是表述蘇軾被貶到黃州後對於時不我...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元.趙孟頫〈書幼清送李文卿歸養序後〉:「僕開卷見司業公之文。嗟乎!公之言憤世嫉俗,可為萬世戒,而益有以見文卿孝于其親,異于流俗萬萬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卻。《漢書.卷三五.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供題字用的長方形木板或石板,通常高懸在門上或牆上。通「匾」。《宋史.卷二四三.后妃傳下.憲聖慈烈皇后傳》:「近嘗夢至一亭,扁曰:『侍康』。」
洛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晉的大文學家左思,是一個相貌木訥、口齒不清的人,因此沒有什麼朋友,儘管文筆出眾,也不被當時的人們所重視。左思對於寫作文章十分用心,他曾經花了一年的時間寫成〈齊都賦〉,描寫齊國首都臨淄的風光。接著他又想寫一篇關於三國時代魏、蜀、都城的文章,即〈三都賦〉。這時左思的妹妺左芬正好被選入宮,左思就藉這個機會搬到人文薈萃的京師洛陽居住。因為左思從未去過蜀國的成都,所以他就去拜訪當時的大文人張載,請教有關成都的風土民情。為了寫成〈三都賦〉,左思花了十年的時間構思,他的家中到處掛著紙筆,連廁所和籬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靈感,他便立刻提筆寫下。在創作的過程中,左思又覺得自己的學問不足,便向朝廷請求擔任掌管...
鳳毛麟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鳳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王敬倫1>風姿似父,作侍中2>,加授桓公3>,公服從大門入。桓公望之,曰:「大奴4>固自有鳳毛5>。」 〔注解〕 (1) 王敬倫:王劭,字敬倫,晉臨沂人,王導第五子,生卒年不詳。風姿美麗,得桓溫器重。官至尚書僕射、國內史。 (2) 侍中:職官名。秦置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魏晉以後為門下省的長官,到元代時廢除。 (3) 桓公:桓溫(西元312∼378),字元子,晉龍亢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帝奕,立簡文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三國時國的大喬、小喬。唐.杜牧〈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負、背載。如:「馱運」。唐.李白〈對酒〉詩:「蒲萄酒,金叵羅,姬十五細馬馱。」《精忠岳傳》第三九回:「張保將高寵尸首馱在背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