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5.1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聖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佛教稱由悟道的出家人所組成的團體。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八:「於一切聖僧不壞信。」(2)禪林僧堂中央所安置的佛弟子像,如舍利弗、目犍連等。(3)尊稱精通佛法、悟得大道的高僧。《西遊記》第二七回:「原來這唐僧是個慈憫的聖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回心轉意。」
忸忸怩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羞,不好意思的樣子。如:「這裡又沒有外人,講話何必忸忸怩怩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韌結實。《管子.心術下》:「人能正靜者,筋肕而骨強。能戴大圓者體乎大方。」
井中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1>(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2>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雅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觀大方而高雅。如:「你這個站相,實在不雅觀。」《福惠全書.卷三.蒞任部.申繳門簿》:「其間一則雅觀,令人見之而可敬。」
甕天蠡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蠡,貝殼做的瓢。甕天蠡海指從甕裡看天,以瓢測量海水。比喻見識淺陋。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輙於佔𠌫之暇,稍為是正,甕天蠡海,亡當大方。」
合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合一定的規格、款式。[例]這套禮服剪裁合式,新娘穿起來顯得落落大方
念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五力之一。一種佛教的修行方法──正念。因為正念有滅煩惱、證解脫的作用,故稱為「念力」。《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四:「是菩薩修行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依止厭離滅,迴向涅槃。」
冠蓋高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冠蓋,指古代官吏的冠服和車蓋。「冠蓋高舉」形容威儀大方,雍容有度。如:「這知府大人一出巡,果然冠蓋高舉,雍容有度。」
閉戶斲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證外化不同,故文殊、普賢兩人;若以通取能證、所證及眾行不同,即為三人也。此大教意說也。謂大經題云:《大方廣》者,所說之法,故即遮那2>是也;佛者,能證之人也,故即文殊3>是也;《華嚴》4>者,隨緣之行,故普賢5>是也。此旦6>一佛二菩薩7>,即為三人也。若欲修行普賢行者,先窮真理,隨緣行行8>,即今行與古跡相應,如似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耳!」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四書或問.卷五.中庸或問》、《景德傳燈錄.卷一三.潭州鹿苑和尚》。 (2) 遮那:毗盧遮那之略稱,為釋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 (3) 文殊:即文殊師利,佛教菩薩名,由梵語音譯而來。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象徵佛陀智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