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璽印。舊時天子御璽、諸侯封璽都稱「寶」。《詩經.大雅.崧高》:「錫爾介圭,以作爾寶。」
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春秋時代的魯國。是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轄域包括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的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登記以備查考用的名冊、檔案。如:「戶籍」、「軍籍」、「學籍」。《孟子.萬章下》:「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戰國策.齊策四》:「天子受籍,立為大伯。」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喋喋不休」之「喋喋」見於《史記.卷一○二.張釋之馮唐列傳.張釋之》。張釋之,字季,西漢南陽堵陽人。任職廷尉時,執法公允,認為法律是天子與天下人都應共同遵守的。當他還在擔任謁者僕射的官職時,有一天伴隨文帝去虎圈巡視。文帝因為管理虎圈的嗇夫流利的答出了禽獸名稱和正確數量,於是下詔要升虎圈嗇夫的官。張釋之過了好一會才上前問文帝:「絳侯周勃和東陽侯張相如這兩個人如何?」文帝回答:「都是言行仁厚的人。」張釋之又說:「絳侯和東陽侯兩人向來言行仁厚,但也曾經因為不善於言辭,在討論事情時說不出話,哪像這個嗇夫話多又辯才敏捷,能言善道。況且在秦朝就曾任用掌案牘的書吏,官吏們爭著以極快速、苛刻、細察來比較高下,...
望眼欲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5) 聯翩:形容連續不斷的樣子。 (6) 禁掖:宮中旁殿,亦泛稱宮廷。 (7) 青蒲:指天子內庭。因其地上有青色蒲席,故稱青蒲。 (8) 原憲:西元前515∼?,字子思,又稱原思,春秋魯人,一說宋人。孔子弟子,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孔子相魯時,嘗為邑宰,後隱於衛。 (9) 伏虔:即服虔,初名重,又名祇,字子慎,生卒年不詳。東漢河南人。以經學著,曾任九江太守,撰有《春秋左氏傳解》,曾以《左傳》駁難今文經學家何休。〔參考資料〕 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據《全唐詩.卷四四○.白居易》引)顧我文章劣,知他氣力全。工夫雖共到,巧拙尚相懸。各有詩千首,俱拋海一邊。白頭吟處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諸侯朝見天子所執的玉板。《荀子.大略》:「天子御珽,諸侯御荼,大夫服笏,禮也。」唐.楊倞.注:「荼,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穿著、穿戴。《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牲畜感染疫病而死。《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羽鳥曰降,四足曰漬。」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理解老師何以如此尊敬一位漁夫,便問:「學生侍奉夫子您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從沒見過有人這樣對您。以往天子諸侯接見您,沒有不以相稱的禮節對待,您總還有些高傲不屈的神色。今天這位漁夫對您無禮,您卻彎腰屈身,對他如此恭敬,有點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機教育子路,指出人無貴賤之分,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尊敬。文中的「分庭伉禮」指諸侯以分處庭中,相對設禮,以平等的禮節對待孔子。後來「分庭抗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當。亦用於比喻兩者對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