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轆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利用滑輪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用具。古人常於井上立架置軸,貫以長木,上面嵌上曲木,纏綆其上,下懸汲水用斗,用手轉之汲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井上轆轤臥兒。」《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也作「鹿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恐懼、害怕。如:「惶恐」。漢.王符《潛夫論.卜列》:「孟賁狎猛虎而不惶,人畏螻蟻而發聞。」《文選.潘岳.馬汧督誄》:「聖朝西顧,關右震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小兒笑。通「咳」。《說文解字.口部》:「咳,小兒笑也。孩,古文咳從子。」《老子》第二○章:「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兒之未孩。」
2.視同兒。《老子》第四九章:「歙歙為天下渾其心,聖人皆孩之。」
飢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 毛詩序 西漢初年,傳授詩經的主要有齊、魯、韓、毛四家。一是魯人申培,一是齊人轅固,一是燕人韓。但是這三家著作除《韓詩外傳》10卷,皆不存。《齊詩》亡於曹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內傳》亡於北宋。現今僅《毛詩》一家獨傳於世。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現存的《毛詩》每篇都有一個題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現在一般都認為解說文字除少數幾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詩序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古人作詩、寫文章用典都愛用裡面的解釋。鄭振鐸認為《毛詩序》最大的壞處在於穿鑿附會鄭振鐸引用《朱子語類》卷八...
暗渡陳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之為「沛公」。劉邦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項王: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棧道:在險絕的崖壁上鑿孔架木而築成的道路。 (4) 韓信:?∼西元前196,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
襁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裹背負兒的布被和帶子。後借指兒時期。[例]丈夫逝世後,她獨力把尚在襁褓中的兒撫養長大。
牙牙學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兒初學說話的聲音。唐.司空圖〈障車文〉:「二女則牙牙學語,五男則鴈鴈成行。」
微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小的病痛。唐.陸龜蒙〈記事〉詩:「春歸迨秋末,固自微恙。」《三國演義》第九回:「老夫日來因染微恙,閉門不出,故久未得與將軍一見。」
分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母體產出兒的動作或過程。《三國演義》第三四回:「臨分娩時,異香滿室。」《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劉元普此時不由你不信是有孕,提防分娩,一面喚了收生婆進來,又雇了一個奶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