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宿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出《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指隔夜的諾言。唐.陳子昂〈堂弟孜墓誌銘〉:「故言不宿諾,行不苟從。」
|
疏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盛裝的樣子。《韓詩外傳》卷三:「子路盛服以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子路趨出,改服而入。』」
|
無所措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
|
王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王道治天下的君主。《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
悅近來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子路》:「近者說,遠者來。」比喻使近者悅服,遠者歸附。《魏書.卷五八.楊播傳》:「是以先朝居之於荒服之間者,正欲悅近來遠,招附殊俗,亦以別華戎、異內外也。」《梁書.卷六.敬帝本紀》:「既懸白旗之首,方應皇天之眷,布德施惠,悅近來遠。」
|
慚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慚愧。《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蜀郡男子路建等輟訟慚怍而退,雖文王卻虞芮何以加!宜報告天下。」《聊齋志異.卷五.封三娘》:「然貧賤者與貴人交,足未登門,先懷慚怍,恐為婢僕下眼覷,是以不果來。」
|
魯衛之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衛兩國政治相似。語出《論語.子路》:「魯衛之政,兄弟也。」宋.邢昺.疏:「此章孔子評論魯衛二國之政相似,如周公、康叔之為兄弟也。魯,周公之封;衛,康叔之封。周公、康叔既為兄弟,康叔睦於周公,其國之政亦如兄弟也。」比喻相類似的事物。如:「於今觀之,五代諸國均屬魯衛之政。」
|
難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地方引起,表示禍亂起於內部,而非外來。在《論語.季氏》篇中記載,由於季氏要攻打顓臾,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孔子回答:「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匱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禍起蕭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
|
中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行止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
入室升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升堂入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子路是孔子的重要弟子之一,他富於政治長才,名列孔門四科中的政事科。子路的個性輕率衝動,好逞血氣之勇,卻又感情真摯,事親至孝。所以孔子對這位弟子的個性是又喜愛、又責備。有次子路彈瑟,被孔子聽到了,孔子覺得樂音中充滿了肅殺之氣,聽來很不祥和,就不太高興地說:「子由彈瑟,不合雅頌,為什麼會出自我的門下?」孔子對子路的批評傳到其他弟子耳中,以為孔子不喜歡子路,對待子路不免輕蔑起來。孔子知道後,又說道:「仲由的學問啊,已經有相當的成就,只是還沒有達到最精奧的境地。就好像一個人從外頭去進屋子,雖然登上了大廳,但尚未進入內室。」後來「升堂入室」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