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灰頭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指修行得道者為度化眾生而投入紅塵,不事修飾。《五燈會元.卷一八.楊州齊謐首座》:「個漢灰頭土面,尋常不欲露現。而今寫出人前,大似虛空著箭。」
|
耳視目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智通明,視聽不限於耳目。比喻得道之深。語本《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
法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十九歲從三論宗僧炅法師剃度,後從大明法師等鑽研三論和華嚴、般若、法華、大集等經論,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習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齡奏請淘汰寺廟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陳理。貞觀十年,入牛頭山參究佛法,數年間,同住的法侶有百餘人。貞觀二十一年後先後講說《法華經》、《大品》、《大集經》等。顯廣二年圓寂。牛頭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後的事。自劉禹錫的〈融大師新塔記〉、〈李華故徑山大師碑銘〉、〈故左溪大師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傳說。雖然法融思想和禪法啟南宗頓悟說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禪法實大不相同。
|
妝模做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裝模作樣」之典源,提供參考。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道流1>,真佛無形,真法無相。爾2>秖3>麼幻化上頭作模作樣,設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4>,並不是真佛。是外道5>見解。夫如真學道人,並不取佛,不取菩薩羅漢,不取三界殊勝,迥無獨脫,不與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諸佛現前,為一念心喜;三塗地獄頓現,無一念心怖。緣何如此?我見諸法空相,變即有,不變即無。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注解〕
(1) 道流:道士之輩。
(2) 爾:你。
(3) 秖:通「祇」,只是。
(4) 野狐精魅:狐精妖魅。指那些裝模作樣、假裝得道之人。
(5) 外道:不正的派別。
|
茅山道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漢景帝時茅盈及其弟固、衷三人隱於江蘇省句容縣東南的茅山,後得道。南朝梁陶弘景亦隱居於此,開道教茅山派。入唐後茅山道派為道教主流,凡茅山道士頗受貴族、名流尊重。至明、清茅山道士遂成為道士的泛稱。
|
十八羅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漢,指得道修行的和尚。根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最先度化了一千二百五十五位羅漢,列在上首的是十六位大弟子,也就是十六羅漢。十六羅漢變成十八羅漢,約在唐末五代,即十六羅漢外加慶友和賓頭盧二人。另有一說是加入降龍、伏虎二尊者。清高宗易為迦葉和軍徒鉢嘆。西藏則於十六羅漢外加上達磨多羅和摩訶衍和尚。宋代以後,十八羅漢取代了十六羅漢風行全中國。
|
堂頭和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堂頭,僧寺住持的居處。堂頭和尚指寺院的住持,即方丈。《董西廂》卷一:「生不免從行者參堂頭和尚至德大師法本。」《五燈會元.卷一五.雲門文偃禪師》:「寄一則因緣,問堂頭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別人語。」
|
村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粗鄙野蠻。《三國演義》第六五回:「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西遊記》第七回:「今聞你猖狂村野,屢反天宮,不知是何方生長,何年得道,為何這等暴橫?」
|
乘鶴駕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騎著仙鶴駕著雲頭翱翔於天。比喻得道成仙。《水滸傳》第一回:「天師分付:『早晨乘鶴駕雲,望東京去了。』」
|
洋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海關為外國人所管理,故稱為「洋關」。《文明小史》第二五回:「這人還算懂得道理的,你沒有看見那次洋關上的籤子手嗎?戴著奴隸帽子,穿著奴隸衣服,對著自己同類,氣昂昂的打開他行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