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338 ms
共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九死餘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九死一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就從...
|
標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毀謗
|
訕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批評。《三國演義》第九回:「不可令佞臣執筆於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訕議也。」
|
止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息毀謗。漢.徐幹《中論.卷上.虛道》:「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宋史.卷四一○.列傳.曹彥約》:「今若徇文帝緣情之義,法太宗繼絕之意,明示好惡,無隙可指,雖不止謗而謗息矣。」
|
贓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誣蔑、毀謗他人的名譽。《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五:「我好耽耽坐在這裡,卻與誰有約束?把這等話贓汙我!」
|
造謗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捏造毀謗,製造事端。《清史稿.卷三○八.王恕傳》:「若告貸銀米以給口食,則必計其能還而後與之,狡黠之流遂謂官有偏私,不免造謗生事。」
|
喪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聲惡氣,加以毀謗。《紅樓夢》第三五回:「那玉釧兒先雖不悅,只管見寶玉一些性子沒有,憑他怎麼喪謗,還是溫存和氣,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了。」
|
囂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毀謗。南朝齊.王融〈下獄答辭〉:「良由緣淺寡虞,致貽囂謗。」
|
抱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到冤枉、含冤受屈。如:「同學遭受這樣的毀謗,我真是替他抱冤。」《舊五代史.卷一八.梁書.列傳.張文蔚》:「時柳璨在相位,擅權縱暴,傾陷賢儁,宰相裴樞等五家及三省而下三十餘人,咸抱寃就死。」
|
陶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毀謗誇誕。《荀子.榮辱》:「陶誕突盜,惕悍憍暴。」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