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6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戀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眷念、思慕舊友或故土。《後漢書.卷七二.董卓列傳》:「小人戀舊,非欲國事也,請以不及為罪。」唐.劉長卿〈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房留辭前蘇州韋使君〉詩:「戀舊爭趨府,臨危欲負戈。」
意氣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威震天下,何賴於卓?觀卓所言,不假明公,輕上無禮,一罪也。章、遂跋扈經年,當以時進討,而卓云未可,軍疑眾,二罪也。卓1>受任無功,應召稽留2>,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鉞臨眾,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溫不忍發舉,乃曰:「君且還,卓將疑人。」堅因起出。章、遂聞大兵向至,黨眾離散,皆乞降。軍還,議者以軍未臨敵,不斷功賞,然聞堅數卓三罪,勸溫斬之,無不歎息。 〔注解〕 (1) 卓:董卓(?∼西元192),字仲穎,漢臨洮人。桓帝時,官羽林郎。靈帝時,為前將軍。靈帝崩,引兵至京師,誅宦官,廢少帝,立獻帝,弒太后,自為...
高節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
喪氣垂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五窮纏身,並用「垂頭喪氣」來表示自己無法趕走窮鬼、改變命運的無奈。後來「垂頭喪氣」就用來形容失意喪的樣子。
黜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免職、摒退不用。《三國演義》第二七回:「田豐尚囚獄中;授黜退不用;郭圖各自爭權;袁紹多疑,主持不定。」
男子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大丈夫氣概的男性。[例]每當哥哥因為遭受挫折而喪時,爸爸總是鼓勵他應該像個男子漢,經得起考驗。
稱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踰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1>乃貶2>戎狄3>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4>;作五官5>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注解〕 (1) 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為避狄人侵擾,遷於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追尊為太王。 (2) 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 (3) 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 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
一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一律、一同。《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陳餘、張耳一體有功於趙。」《三國演義》第三○回:「將授鎖禁軍中,待我破曹之後,與田豐一體治罪!」
口伐舌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口誅筆伐」。見「口誅筆伐」條。01.宋.歐陽澈〈上蔣提舉書〉:「剛腸無他,一報君父,視死如歸,故口伐舌擊,決保其折而不也。」
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常的人、塵俗的人。漢.桓寬《鹽鐵論.大論》:「斷已然鑿已發者,凡人也。」唐.韓愈〈伯夷頌〉:「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餘,一凡人之,則自以為不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