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物能生存、成長的空間,稱為「生物界」。也稱為「生界」。
生物半化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生物體系內某一物質的量由生理過程以約成指數移除率減半所需要的時間。
一期生物轉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一期反應或解毒反應,包括氧化、還原和水解等生物化學反應,增加或暴露外來物的官能基,參與一期生物轉化的主要酵素系統及其細胞內定位,見下表。
  參與一期生物轉化的主要酵素及其細胞內定位:
生物武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細菌、病毒等致病物質來傷害及消滅人、畜、植物的武器。也稱為「細菌武器」。
生物年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物年齡係指個體在潛在的生命期中,目前所在的位置。生物年齡與個人的實足年齡(chronological age)不一定有關,但與個人的生理健康有密切的關係。實足年齡係指個體自出生之日算起的實際年齡,以日曆上所經過的時間為準。實足年齡是了解個體發展的一項最快速、最簡單的指標,被廣泛的使用,不但常使用在成人發展和老化的研究,而且在性別、種族、社經地位等方面的探討亦常應用。但人類行為的發生與改變,乃伴隨時間而生的「經驗」,並非時間本身。生物年齡就是一種經驗的指標。可經由評估身體主要的器官系統功能而獲得了解,如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排泄系統、骨骼肌肉系統等。由於個體在整個成年期中,主要的組織與器官曾...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於民國59年(1970)2月1日成立籌備處,於次年3月成立設所諮詢委員會,並推舉李卓皓先生為主任委員。對設所事宜的兩項主要決議為:(1)以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為主要研究對象,並決定初期研究對象集中於已有良好基礎之蛇毒蛋白質。(2)擬與臺大新設之生化科學研究所密切合作,並決定生化所設臺大校總區內。
  根據歷次設所諮詢委員會議決,該所籌備處循序進行設所事宜,於51年2月與臺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簽訂「合作研究生化科學合約」,由中央研究院院長與臺灣大學校長代表簽約核定實施。
  該所研究大樓於62年3月中旬開工興建,至66年4月底4樓全部完工,同年7月...
生物接觸指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由工業衛生的角度,對作業活動中潛在健康危害進行評估的一種指標。它的定義是指健康工人暴露於TLV-TWA的環境中,在每日工作八小時,每週工作五日的情形下,經由收集生物檢體所測得體內物質或物質代謝物的量,即為該物質之生物接觸指數(BEI)值。生物接觸指數(BEI)值並不能作為安全與否的界限,也不能應用在非作業環境中,對污染曝露的評估,更不能作為職業疾病的診斷標準。
生物放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學物質在生物體組織內的濃度,隨著食物鏈的傳遞而逐漸累積增加的情形。該化學物質的濃度在食物鏈最開始的生物體內原本不高,但該生物會被食物鏈上一層之消費者捕食,而此化學物質若無法快速被分解排除,則會逐漸累積在上一層生物的組織內,使濃度增高。此一生物會被更上一層的消費者捕食,如此不斷的放大累積的效應,可使食物鏈最上的消費者體內的濃度為最初食入此化學物質個體的數萬倍。此種放大效應會對食物鏈較上層的生物產生極大的傷害。1949年在加州Clear lake使用DDD消滅蚊蚋的案例中,DDD的使用濃度只有0.02ppm,但經過湖水內浮游生物吸收,再為小魚、大魚及水鳥層層食物鏈捕食的放大作用,幾年後發現當...
生物檢定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物檢定法是指利用特定生物來達成檢定目的之任何定量程序,亦即利用細菌、黴菌、植物或動物等之生長或抑制,以測定抗生素、藥物或其他作用物質之活動性或效力。生物檢定法最常被用於量測樣品中微量的特定物質,亦可用於抗菌劑濃度的量測,以及昆蟲病原性微生物之致病性檢定。
  生物檢定法可用於評斷污染物質混入承受水體之後對水生生物所呈之毒性。主要內容包括:1.測定某種污染物質於規定時間內能殺害所測定生物達50%時的濃度;2.測定某種水生生物於96小時中,對某種污染物質並不致構成毒害之最大濃度。此種測定,通常是將供試之魚類或其他生物放進各種已知濃度之污水中,然後觀測其能生存時間。
生物流變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生物體內血液受力後,其流動和變形之關係,通常是為非牛頓(non-Newtonian)式。Casson提出
  √τ=K√γ+√c
  而Herschel-Bulkley 建議為
  τ=bγs+c
  式中,K為Casson黏度;c為血液的屈服應力;b,s為常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