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7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主持、掌握。《詩經.小雅.節南山》:「秉國之均,四方是維。」《新唐書.卷八四.李密傳》:「(王儒信)勸自為大冢宰,總秉眾務,收密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減去、除去。如:「總收入刨掉成本和各項雜支,便是淨收入。」《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就刨除佃戶的人工飯食、牲口口糧去,只怕也不止這幾兩銀子。」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依依不捨,樂不思蜀,樂而忘返,戀戀不捨反義:心去難留辨似: 「流連忘返」及「樂而忘返」都有捨不得離開的意思。 「流連忘返」側重於因留戀;「樂而忘返」側重於因歡樂。 流連忘返 樂而忘返 辨似例句 ○ ㄨ 今日舊地重遊,不禁人沉溺於往事,~。 ㄨ ○ 這裡實在太好玩,難怪我們會~。
紙醉金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紙醉金迷」原作「金迷紙醉」。唐昭宗時,有個專門醫治毒瘡的醫生孟斧,他時常出入王宮為皇室成員治病,當時對宮室建築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他隱居蜀中時,特別將一個小房間布置得窗明几淨,使用的器物都貼上金紙,金光四射,十分耀眼。有人親眼看過,回去後跟人說:「在這個房間歇息,會人沉醉在絢爛奪目的光彩之中。」後來「紙醉金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奢侈浮華的享樂生活。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遇到實力很強的對手,為避免正面衝突折損太多,乃主動步,不與人爭。參見「辟君三舍」條。《儒林外史》第一○回:「賢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鏡花緣》第五六回:「非獨本郡眾人所不能及,即天下閨才,亦當退避三舍哩!」
明察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不見一堆木柴,是因為不肯去做,而非做不到。現在人民生活困苦,朝不保夕,是因為大王您不肯行仁義之道,恩澤遍及百姓,而非大王您做不到啊!」後來「明察秋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能洞察一切,能看到極細微的地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平常的、普通的。《莊子.大宗師》:「是恆物之大情也。」《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鄰家耆老,見鴻非恆人,乃共責主人,而稱鴻長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表示委婉、步。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時腳抬得很高,十分神氣。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語本《左傳.桓公十三年》。[例]他在這次考試拿了第一名後就趾高氣揚,同學們十分反感。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相管仲,隨桓公出征,在回程時迷路,於是老馬走在前頭,其餘人馬跟隨在後,終於找到原路。典出《韓非子.說林上》。後稱經歷豐富練達的人。也作「識途老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