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牛頭馬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地獄中的鬼卒。《喻世明言.卷三二.遊酆都胡母吟詩》:「階下侍立百餘人,有牛頭馬面,長喙朱髮,猙獰可畏。」
坐以待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坐著等待天亮。形容勤謹不懈。《書經.太甲上》:「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啟後人。』」《紅樓夢》第九七回:「停了片時,寶玉便昏沉睡去。賈母等纔得略略放心,只好坐以待旦。叫鳳姐去請寶釵安歇。」也作「坐而待旦」。
行為科學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人群關係學派(Human Relations School)代表人物:梅堯(E. Mayo)、克遜(W. J. Dickson)、羅斯勃格(F. J. Roethlisberger)霍桑實驗研究結果顯示,組織成員的心理狀況和社會心理因素,才是影響工作績效最重要的因素。強調尊重人格、積極參與、情緒發洩及非正式組織對效率的影響。 需求層次理論學派(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代表人物:馬斯洛(Maslow, 1954)主張人類需求具有舞阿層級:生理、安全、社會、尊榮、成侑。認為管理應重視組...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山東通志.卷三五之七.藝文志》引明.周應治〈七忠贊.陳〉:「九死不臣,身同子磔。名共日赫,氣壯山河。血化茛碧,兩水明鏡。雙橋落虹,有祠峨然。」
馬克吐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是著名演說家。雖然其家財不多,卻無損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遊廣闊,威廉•安•豪威爾斯、布克•華盛頓、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諸君,皆為其友。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裡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1]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2]其於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目錄1 筆名2 生平3 童年4 旅行與家庭5 作家生涯6 財務問題7 後人對他的...
冷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阻止東德人民逃往西德。西元1962年,蘇聯在靠近美國的共產黨國家古巴,部署飛彈基地,美國總統甘迺則揚言將不惜以核子武器對付蘇聯。這一事件可說是蘇聯和美國冷戰的高峰之一。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聯合國、馬歇爾計畫、華沙公約英文關鍵字:United Nations、The Marshall Plan 、Warsaw Pact or 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 出處朱明珠/著。世界歷史,2000年出版,頁100~101。紅樹林出版社。
司法審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查權等予以監督政府。而此一司法制度實際上最初於1803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馬歇爾審判「馬柏瑞控告麥森(Marbury V. Madison)」一案中之判決及意見中建立。 參考書目註1:林光榮,<從司法獨立觀點論法官人事之制度>,2006。註2:彭懷恩(2001):《政治學概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頁236-239。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司法審查英文關鍵字:judicial review
生活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輔導(Behavior section)目錄1 意義2 內容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意義美國教育學家曾說過:「輔導是教育的一部分,其任務在給人以適當的啟或協助,始能知所取捨或解決困難。而最有效的輔導不僅在遇有需要時才予以幫助,而應該平時輔導其獲取經驗,蒐集事實,始能運用自己的智慧隨時解決自己的問題。」生活對於人類而言,應是取之於本能,但隨著時間,人漸漸長大,趨於成熟,相對的也需面對更多更廣的事物,在如此複雜的社會環境之下,往往需要藉助他人的一臂之力而順利成長。因此生活輔導的意義即為,協助每個人運用自己的天生條件以及...
地理大發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加爾和幾內亞,並在那裏建立貿易戰,然而前往印度的東方航線卻遲遲未尋獲。直到西元1487年,葡萄牙人亞是航行到非洲最南端,即是今日的好望角之處,東方才出現轉機,最先打開遠東航線的是葡萄牙人。西元1498年,達伽馬成為第一位經由海陸繞過非洲抵達印度的航海家。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一樣,同樣嚮往著遠東的黃金和香料的西班牙國王,接受了來自義大利熱那亞的航海家哥布倫的穿過大西洋,自西向東抵達印度的航海計畫。西元1492年,哥倫布率領一支小艦隊歷經43天的海上航行,最後抵達一個海岸。他以為抵達的陸地是印度,事實上他抵達的是靠近美國的...
再製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中的成就地位等等。 二、意涵關於「再製理論」意涵的探討,最早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法國社會學家布偶厄及派塞倫等人的著作。布爾厄的著作中,常探討學校再製社會及文化的不平等性,尤其布偶厄早期的著作探討再製策略於學校實踐中如何被設計及擬定,由此當可窺知布偶厄對於學校教育實踐中文化再製情形的關心。再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