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1 ms
共 3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再製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著作探討再製策略於學校實踐中如何被設計及擬定,由此當可窺知布偶迪厄對於學校教育實踐中文化再製情形的關心。再者,由於受到「批判理論」及「新馬克斯主義」思潮的影響,部分學者們以反科層化、反霸權宰制的批判精神,重新思考教育制度的定位,並反省教育與社會制度間歷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關係。這些學者的批判與檢討,形成教育社會學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和獨特的理論模式,稱之為「再製理論」。進一步言之,教育社會學曾被視為探討文化再製與社會再製之關係的科學。因之,可以窺知探討文化再製與社會再製二者間的互動關係,是教育社會學研究的核心議題之一。換言之...
|
假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表現出某種動作、表情或情況來掩飾真相。《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賽兒又冷看一看,別轉頭暗笑。何道就假裝個要吐的模樣,把手拴著肚子,似疼的要不得光景。」《紅樓夢》第九回:「秦鐘趁此和香憐擠眉弄眼,遞暗號兒,二人假裝出小恭,走到後院說私己話。」
|
思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考的條理、線索。如:「思路清晰」。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構》:「作傳奇者,能以頭緒忌繁四字,刻刻關心,則思路不分,文情專一。」
|
夔州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屯。居住約二年。這時他年老多病,患有肺病、風濕、糖尿病及瘧疾。他越來越思憶故國家鄉,思念親朋故友,關心窮苦百姓,憂慮國家前途。其間,杜甫抒情寫懷,詠古諷今,感慨激揚,不由自己,所作詩篇,約佔今存作品總數三分之一。大曆元年(七六六),他做了一篇自傳性的敘事詩─〈壯遊〉,從幼年學詩起,歷敘漫遊齊、趙,洛陽失第,長安十年,經安史之亂到滯留巴蜀的生活。當時杜甫五十五歲。此時安史之亂雖已結束,但吐蕃、回紇卻乘虛而入,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國家仍是動蕩不安。而這時杜甫生活困苦,既擔憂時局,又深知自己已無力匡扶國運。於是便又在滯留...
|
曾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民作種子。在齊州時,為地方除去不少惡霸。在襄州時,親自調查審問案獄,開釋無辜良民一百餘人。由於曾鞏關心民間疾苦,所以深受人民愛戴。當他離開齊州時,老百姓堵住橋頭,關了城門,懇切挽留。 宋朝皇帝神宗對曾鞏很賞識,多次召見與他討論國家大計,特別讚揚他提出的“節用為理財之要”的方略。元豐四年,神宗又委任他為史館參撰,編篡五朝史綱。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為朝廷起草命令文告的官)。六年(西元1908)四月丙辰日,曾鞏六十五歲終於江陵府,次年葬于南豐源頭崇覺寺右。過了近二百年,到南宋理宗時,追謚文定,故後來又以文定公稱之。學術:本...
|
龔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抵抗英國侵略者。龔自珍這種思想發展,從早年的社會批判和改良論到中年以後以批判的歷史家自任,繼續不斷地關心現實政治社會的重大問題,可以看到他的從自發到自覺的進步鬥爭過程。但這裏也可以看到,他既以歷史家自處,隨著仕途的失意,也就自然地以“搜羅文獻”自慰,終於不免陷入“以瑣耗奇”的悲哀,這就是他中年以後所以感慨日深的緣故。然而就其主導方面來說,雖然他的批判不徹底,未來變化的方向不清楚,改良的目標也不明確,他的態度始終是積極的;他看到清王朝的現實統治為“衰世”,為“日之將夕”,確信未來時代的變化,並寄以極大的熱情和希望也始終是一...
|
耳邊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邊的風。語本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後比喻對所聽到的事毫不關心。唐.杜荀鶴〈題贈兜率寺閑上人院〉詩:「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邊風。」也作「耳旁風」。
|
團體開始階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所有情緒都會被接受?是否能信任團體?通常此階段時,在領導者的催化下成員逐漸能學習尊重、同理、接受、關心、反應等,以及其他有助於建立信任的態度。6. 團體氣氛逐漸活絡熟悉,成員再澄清團體目標後,逐漸調整自己的目標及期望,也開始學習如何參與團體。7. 團體的溝通焦點由單向溝通、逐漸為互動溝通。 任務Corey(1990)認為團體開始階段任務有:1. 使成員被團體接納,包括領導者和成員間的相互接納。2. 使成員逐漸發展對團體的認同感。3. 使成員產生對團體的認同感。Gladding(1995)則認為,團體開始的階段有下列五項...
|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吟唱舊詩之中,加上台灣總督府對士紳階級的懷柔政策,鼓勵吟詩、做對,更使這班士紳大老、權貴青年不事反省關心其本身所處的政治、社會現狀,沈醉於風花雪月的迷夢中,社會上許多青年學子亦群起仿效。直到1924年4月6日,張我軍於「台灣民報」上登出一篇文章《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才一記打醒了許多人的春秋大夢,揭起了台灣新文學的大旗,欲打倒那陳腐頹敗的舊文學。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有它重要的時代意義,代表著台灣人民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意識,帶有民族主義的色彩,透顯出反日,反封建的時代精神。張我軍的重要性,即他是這一運動的開路先鋒,帶引起...
|
心瞻魏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處身何地,仍關心國事。參見「心在魏闕」條。如:「他雖已下任,卻仍心瞻魏闕,憂國憂民。」也作「心懷魏闕」。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