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NCT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導人員、教育研究人員、師範教育人員和大學的數學教授,而且專業研究的從事人員至少有數千人之譜,包含高中、國中、國小的數學教師代表、各級學校校長或主任代表、各州政府或教育廳代表、各學區行政人員代表、民間企業代表、各級民意代表、數學家、數學教育學者、測驗評量學者、認知心理學者、教育學者等。擁有豐富的經費來源,包括美國教育部、國科會、各州政府、各學區教育機構、相關的學術研究團體、相關的數學教師協會、相關的民間基金會等贊助。如此龐大的專業機構以嚴謹的程序透過實地訪視、電視訪問、郵寄問卷調查,召開各種研討會或公聽會、公開電腦網站...
國立新竹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信篤敬忠:盡己曰忠信:推己及人篤:純厚踏實敬:恭敬謹慎 教學單位國際貿易科資料處理科應用外語科綜合高中實用技能班 校史29.04本校創立,原名為「新竹州立新竹商業學校」。學制為五年制,日籍校長為光永美紀。30.11日籍河合讓任校長。31.03日籍今井壽男接任校長。33.03改設「新竹州立新竹農業學校」,停招商業學校生,改招農校學生。戰爭結束前農校因疏散遷設苗栗。34.03戰局關係,五年制縮短為四年制。34.08台灣光復,新竹州接管委員會派羅富生先生為代理校長辦理接收。學制改為初商三年高商三年制,校名改為「台灣省立新竹商...
國立崇實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十三年七月,改隸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易名為「臺灣省立員林實驗中學」。遷臺之初,仍沿舊制,設有初、高中、師範部、高級土木工科,為一綜合中學。工科自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辦理四期,普師、特師於五十一年同時停辦,遂成為正軌之完全中學,為台灣最高升學率的中學之一。五十九年奉令再度易名為「臺灣省立員林崇實高級中學」,六十九年廳令停招高中,招收工科學生,於七十一學年度改制為「臺灣省立員林崇實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七十六年招收延教班,後易名實用技能班,八十四年成...
林懷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聯合報》的副刊上。他用稿費上了生平第一次的舞蹈課,為期兩個月1962年,15歲,考進私立衛道中學高中部。1965年,18歲,考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1966年,19歲,從法律系轉到新聞系就讀。並開始間斷的習舞。曾師事旅美舞蹈家黃忠良1967年,台灣舞蹈家王仁璐首度引進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的技巧,並在西門町附近的中山堂,舉辦台灣第一次現代舞蹈發表會,啟蒙了林懷民對於瑪莎·葛蘭姆現代舞編舞理念的喜好。1969年,22歲,出版中短篇小說集《蟬》,畢業後留學美國,唸密蘇里大學新聞系碩士班,並正式在瑪莎·葛蘭姆以及摩斯·康寧...
升學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學校而考試,而學校也只是為了讓學生考上好學校作為教學的目標,因此學生、家長、老師,從國小到國中再到高中最後到大學甚至是研究所,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你考到好學校就輕鬆了。 升學主義所帶來的問題學生對於分數以外的事情麻木,也就是只要能夠考到好的分數學生就不在乎其他地方的表現,並且家長也認同此種型態的話,就把會考試的學生當作好學生,考試表現不佳者,就屬於壞學生,如此分法容易讓學生迷失了自我的道德,再者,因為升學主義的思潮下,學校的教育,已經失去了教育二字的意義,學校把學生的課程都變成了考試科目,或是考試課,所謂的班會課,彈性...
金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關於作家3 著作4 評價 生平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農曆二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就讀於浙江省立聯合高中時,因於壁報上刊文諷刺訓導主任而被勒令退學,後來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 考入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因與國民黨職業學生衝突,向校方投訴而被勒令退學。 畢業於上海東吳法學院,後被錄取為上海《大公報》國際電訊翻譯。1953年到1958年間,曾以「林歡」為筆名編寫劇本。在1955年開始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1956年創作了《碧血劍》,同一年於《大公報》和...
學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學問所能達到的程度。[例]雖然只有小學畢業的學歷,但他在自修苦讀數年之後,終以高中同等學力考取大學。
國立羅東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教好」,關懷每一位學生。 校徽 校訓誠信勤毅 教學單位商業經營科會計事務科國際貿易科資料處理科綜合高中進修學校科實用技能班通識教育中心 校史本校創設於民國41年10月,原名「宜蘭縣立羅東商業職業補習學校」。僅設中級部,因無校舍,先後借用羅東及東光中學校舍上課。民國52年10月,奉准增設高級部。民國58年6月,於羅東鎮北成段,購得校地二甲餘,逐年新建校舍。民國60年元月,遷入現址上課,其時已有中級部與高級部共21班。自創辦迄遷至現址,歷經吳祖型、葉達光、褚承志、陳崑、江濱諸校長先生慘澹經營。民國61年5月,劉潤民先生接掌...
朱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的知名作家,母親劉慕沙是苗栗客家人,著名的日本文學翻譯家。生長在這樣一個文學氣氛濃厚的家庭,朱天心高中時代就開始創作,作品多發表於《中國時報》,並受到當時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的甚大重視。1977年,出版短篇小說集《方舟上的日子》,與就讀北一女時寫成的長篇散文《擊壤歌》,使她受到文壇矚目。尤其《擊壤歌》可謂台灣高中版的《未央歌》而引發風潮。朱天心大學就讀於台大歷史系,畢業後成為專業作家,她和姊姊朱天文在1970年代末期創辦了「三三集刊」,對當時社會上...
劉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資料來源4 責任編輯 生平劉墉(1949年2月-),原名劉鏞,號夢然。籍貫北京,生於台北,為台灣作家及畫家。劉墉的父親於1958年逝世,其後與母親相依為命。1962年時,家中失火。劉墉成功高中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於成功高中擔任美術教師,並應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參加當代畫家畫展及全國美展。1971年11月30日至1974年4月5日,主持中國電視公司益智節目《分秒必爭》,這是他首度主持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