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6.83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我與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與汝〕(I and Thou)是當代著名宗教哲學家馬丁‧布柏(Martin Buber, 1878~1965)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此書一九二三年於德國萊比錫(Leipzig)出版,一九三七年譯成英文;是布柏「對話哲學」(philosophy of dialogue)的成熟之作。在此書中布柏提醒人們應以互為主體的「我─汝」(I-Thou)關係作為人類關係的所在,此觀點對於後來的神學、倫理學、哲學、教育學等各方面均有深遠的影響。
  布柏對話哲學的發展,始自二十世紀的最初十年,這本著作可說是布柏對話哲學的成熟。布柏寫作此書始於經驗而非抽象的概念,其起點既非形上學,也非神學,而是哲學...
〔饒特爾氏語句完成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語句完成法測量人格,是將一系列的字根陳述或口述給受測者,並請其完成完整的句子。字根如:「我喜歡……」、「我覺得……」、「我需要……」、「我擔心……」等等。〔饒特爾氏語句完成測驗〕是使用較廣的語句完成測驗,國內有黃堅厚在民國六十年加以編譯使用。此測驗由四十個字根所組成,其指導語為:「完成下列各句,以表達你真正的感情。每一題都要做,並且要將每題寫成完整的句子。」評分採用七點量表,用來表達適應良好或適應不良的情形。每個評分等級所對應的例句在指導手冊裡都有,如此可使評分較為客觀。各題的總分可做為總適應分數,做為篩選適應不良學生之用。
〔樂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記〕為〔禮記〕中之一篇;〔禮記〕是戰國後期到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的匯編,班固認為是七十子以後學者的作品。〔漢書‧藝文志〕著錄〔禮記〕為一百三十一篇;西漢宣帝時,太學博士戴德傳〔禮記〕八十五篇,世稱〔大戴禮記〕,今存三十九篇;德侄聖傳四十九篇,世稱為〔小戴禮記〕,流傳至今,現行〔大學〕、〔中庸〕〔學記〕、〔樂記〕,均各為〔小戴禮記〕中的一篇。
  〔樂記〕據〔史記正義〕及(隋書‧音樂志),均說是孔子再傳弟子公孫尼子所作;郭沫若在〔青銅時代‧公孫尼子與其音樂理論〕一文中,懷疑少孔子五十三歲的公孫龍,字子石,恐怕就是上述之公孫尼子,但未提出確切的考證。
  儒家思想中,一向禮...
〔駢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駢拇〕是〔莊子〕外篇的第一篇,也是全書的第八篇。歷來的研究者多以為〔莊子〕內篇的七篇是莊子所作,外篇可能是莊子弟子或後學,秉承道家學說宗旨衍繹而成,附於內篇之後的。〔駢拇篇〕顯示道家無為無事的主張,反對其他各家的學說和有為,全篇段落分明,申述駢拇枝指是人體多餘的部分,不是本性;人為的規矩作為不是自然之道;人在堅持己見時,傷生而無益,大略如下:
  1.駢拇和枝指未必出乎本性,猶如提倡仁義者可能視之為身體五臟之情,卻不是道德之正,是多餘的,故而視覺用的過分了,猶如駢拇枝指,反而「亂五色,淫文章」;聽覺用的過分了,反而「亂五聲,淫六律」;提倡仁義的,標榜德性以求聲譽,反而蔽塞本性,...
〔考工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工記〕原是書名,內容敘述周代百工製作的技術:攻木之工有七,攻金之工有六,攻皮之工有五,設色之工有五,刮磨之工有五,摶埴之工有二,工有三十種之多。〔周禮〕原第六篇〔冬官司空〕於先秦已經亡佚,漢時以〔考工記〕一書補足,遂成為〔周禮〕六篇的末篇,於是變成了〔周禮〕的篇名,標為〔冬官考工記〕。
  唐‧賈公彥〔疏〕引鄭玄〔三禮目錄〕云:「(司空)象冬所立官也。是官名『司空』者,冬閉藏萬物,天子立司空,使掌邦事,亦所以富立家,使民無空者也。〔司空〕之篇亡,漢興,購求千金不得。此前世識其事者記錄以備大數,古〔周禮〕六篇畢矣。」(卷三十九)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敘錄〕云:「或曰:河間獻王開獻...
〔太極圖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極圖說〕是北宋周敦頤著,全文僅二百五十餘字,是對其所繪之「太極圖」的說明。
  道教原有「無極圖」,用來表示修煉長生久視之術,宋初陳搏將其刻於華山石壁,後經种放、穆修,傳至周敦頤,周敦頤將其改變成「太極圖」。
  在〔太極圖說〕中,周敦頤間採〔易經〕和道家思想,提出一個以「太極」為中心的世界觀;認為「太極」是最初的、絕對的實體,即無形無相的「無極」,由其動靜的交感而產生出陰陽五行的變化,人和萬物都是由於陰陽二氣和金木水火上五行交互作用所構成。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則統一放太極,太極又稱無極,無極是太極之無形無相,不可言說。在萬物產生後,變化無窮,而在萬物中,周敦頤特別...
〔皇極經世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極經世書〕為邵雍所著;據〔宋史‧道學傳〕,雍字堯夫,謚康節,故世稱康節先生。傳中未載雍生年,僅述其卒於熙寧十年(1077),年六十七歲,依中國計算年齡習慣,約生於一○一一年。
  邵雍邃於易數,〔皇極經世書〕即本諸〔易經〕,由物推理,驗諸天象人事。考〔易‧繫辭〕下傳第二章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可能即邵雍〔皇極經世書〕的根據。
  書中對曆數和人事的推算系統,是「以元經會,以會經運,以運經世。」所謂「元」,指日月星辰鳥獸蟲魚草木等宇宙中萬物之整體,而...
〔組織氣氛描述問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氣氛描述問卷」係一種用於調查中小學組織氣氛的研究工具;其設計者為哈爾賓(Andrew W. Halpin)和克羅夫特(Don B. Croft),主要理論根據為「組織氣氛描述架構」。
  哈爾賓和克羅夫特係最早將組織氣氛的概念引用到學校組織者;他們曾於一九六六年以該問卷調查美國七十一所小學的一千一百五十一位教師,經因素分析結果,共找出衡量學校組織氣氛的八個層面,然後經由這八個層面,歸納出六個較顯著的學校組織氣氛類型。
  組織氣氛描述問卷一共包括六十四個有關校長或教師在學校中行為特徵的問題。全問卷分成八個分測驗,每一個分測驗六至十題。通常該問卷是發給學校的專業人員...
〔易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分為經與傳二部分,〔易傳〕係儒家學者對〔易經〕之卦、爻辭,所作有系統之解釋。共有十篇,通稱〔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繫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褂〕。
  〔彖〕又稱〔彖辭〕、〔彖傳〕,分為上下兩篇,將卦象與六爻加以統整解釋,旨在統論一卦之卦義。
  〔象〕又稱〔象辭〕、〔象傳〕,分為上下兩篇。解釋全卦之卦象的叫〔大象〕,解釋卦中每爻所從之象的叫〔小象〕。
  〔繫辭〕分為上下兩篇,為〔易傳〕最重要的部分,旨在闡述易理之廣大,卦爻之精華,以補〔彖辭〕、〔象辭〕之不足。
  〔文言〕專用以闡釋乾坤二卦,因乾坤二卦為...
〔鄭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鄭風〕是〔詩經‧國風〕篇名;鄭邑原本是西周都畿內「咸林」地方,周宣王同母弟友受封為采邑,稱為「鄭」,號為鄭桓公,後為周幽王之司徒,死於犬戎之亂。其子掘突,即鄭武公,戰犬戎,助周室東遷,輔立周平王有功,仍任司徒,又得了虢、鄶等十邑之地,徙都新邑,稱為「新鄭」。鄭國為東周初年之強國,但為時不久即趨於衰弱。
  〔鄭風〕為鄭國地區之民間歌謠;鄭國地處中原,其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縣),商旅雲集,男女交往較為開放,故〔鄭風〕二十一篇中,泰半為情愛歌謠,如〔溱洧〕為鄭國三月上巳節,青年男女在溱河、洧河岸邊,遊春歡樂的詩篇。有充滿喜悅的戀歌,如〔野有蔓草〕為一對男女邂逅,情投意合而結為伴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