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訓蒙大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蒙大意〕全名為〔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見〔傳習錄中卷〕〔王文成公全書‧年譜〕將此文節錄,列於「(明武宗正德)十有三年戊寅,先生四十七歲在贛。……四月班師,立社學。」之後。此文當為王陽明四十七歲時所作。
  據〔年譜〕,陽明在平定大帽浰頭諸寇後,認為應著重移風易俗之教化,於是發動南贛所屬各縣父老子弟,互相戒勉,興立社學,延師教子,歌詩習禮。影響所及,市民知冠服,里巷朝夕歌聲可聞,漸成禮讓之俗。此文之作,係指示教師由淺近易行處,開導訓誨學子。
  〔訓蒙大意〕主要內容如下:
  古代教育重視人倫,後世才重視記誦、詞章之習。教童子,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務...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是由美國陶倫斯(E.P. Torrance)所編製,分為語文測驗甲、乙兩式及圖畫測驗甲、乙兩式,共四種測驗。由學術測驗服務社(Scholastic Testing Service, Inc.)於一九七四年出版。測驗的主要功能在測量受試者對問題關係的發現和對問題解決方法的創造能力。採用開放式問題,各題並沒有明確的標準答案,用來測量受試者的擴散性思考,只能經由測驗的結果來了解其創造思考的過程、創造的品質及創造的人格。
  測驗通常從下列四方面來評量:(1)獨創性(originality):提出獨特的見解,富有創意。(2)流暢性(fluency):思考靈活順暢,能...
〔國民教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教育法〕的制定,緣自民國五十七年(1968)起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原於三十三年(1944)公布的〔國民學校法〕已經不能適用,故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初,行政院先於五十六年八月通過〔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立法院亦於五十七年一月完成〔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的立法程序,以為施行的法令依據。然而由於現實狀況的限制,法令不能周延,如國民中學學生的入學,係以「志願」為原則,而非強迫入學;且除學費外,得收「必要」之費用;均不合乎國民教育「強迫」、「普及」與「免費」的原則。因此在實施十餘年之後,立法院終於六十八年五月八日三讀通過〔國民教育法〕,使我國國民教育的實施,能有完善的法令依據,而邁上健全發展的途...
〔曲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指細小的事;禮、指行事的準則。〔曲禮〕原書已不可得見,由漢代儒者收拾殘餘的文句和前人的傳記合而為一,收錄於〔禮記〕之首,分上、下二篇。孔穎達〔禮記注疏〕認為曲禮、儀禮一事而二名,前者因其屈曲行事,而稱曲禮;後者見於威儀,而稱儀禮。其說法並不恰當,因收錄於〔禮記〕中的〔曲禮〕所載雖亦為〔儀禮〕中之曲折,但二者文辭不類,只因篇首以曲禮為名,不能認為即是〔曲禮〕原書之言。
  〔曲禮〕之內容,據孫希旦〔禮記集解〕說:「此篇所記,多禮文之細微曲折,而上篇尤致詳於言語、飲食、灑掃、應對、進退之法。蓋將使學者謹乎其外,而致養乎其內,循乎其末,以漸及乎其本。故朱子謂小學之支與流裔。而篇首毋...
〔觀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行〕是〔韓非子〕的一個篇名,主旨在說帝王用人,當就著各人的長處,使其得以發揮,生出最大的效果。韓非一貫主張要仔細觀察人,卻不必讓別人觀察到自己,君主要徹底了解臣子以為己用,但要掩飾自己的真面目,以免被臣子看清真相而失去控制臣子的權術。在〔觀行〕中,韓非所說的道理確有事實根據。
  韓非在〔觀行〕中說:「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鏡無見疪之罪,道無明過之惡。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餘補不足,以長續短之謂明主。」這段話不但用於明主,也可用於所有的人;因為人不是全能的,要借重自...
〔隋書經籍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書經籍志〕,唐魏徵(580-643)撰。按此志的編者,今傳本題趙國公長孫無忌奉敕撰,按〔四庫隋書提要〕謂宋天聖舊本,有跋稱〔隋書〕每卷均分題撰人,十志內唯〔經籍志〕題侍中鄭國公魏徵撰。復按〔舊唐書經籍志〕的大序,錄有毋煚〔古今書錄〕序,批評元行沖的〔群書四部錄〕說:「所用書序,咸取魏文貞」,也是將〔隋書經籍志〕的作者,歸之魏徵,與天聖舊本合。今傳本題長孫無忌者,不過因〔隋書〕的十志,後來由他奉詔監修表進,故天聖以後的刻本改題他奉詔撰,並非〔經籍志〕的實際撰稿人。
  徵字玄成,鉅鹿曲城人,好讀書,多通涉,隋未嘗從李密任祕書丞。唐太宗即位,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貞觀3年(西元...
〔奏定學堂章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欽定學堂章程〕頒布不到一年,本身不夠完備,加以張百熙被清廷滿、蒙舊人內懷猜忌,榮慶與張百熙的暗鬥,以及學潮的發生,引起朝廷憂心,慈禧將這些學潮歸咎於張百熙壓制不力,乃加派滿人榮慶為會同管學大臣,欲重訂章程。光緒二十九年(1903)閏五月,張百熙上奏請派張之洞商訂〔京師大學堂章程〕及各省學堂章程,此後張之洞主掌了章程的訂定。張氏參酌日本學制,刪其繁重,擇其適用者,加以己意,七次易稿,於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入奏,是為〔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
  〔奏定學堂章程〕的內容遠較〔欽定學堂章程〕詳細,計分二十冊,除〔大學堂附通儒院章程〕、〔高等學堂章程〕、〔中學堂章程〕、...
〔奏定女子師範學堂章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奏定女子師範學堂章程〕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一月二十四日為規範當時女學堂而由學部所公布。其制定原則為:「東西各國成法有合乎中國禮俗、裨於教育實際者,則仿之;其於禮俗實不相宜者則罷之;不能遽行者,則姑緩之。」
  〔奏定女子師範學堂章程〕共分六章三十八節:
  第一章〔立學總義章〕:規定女子師範學堂以養成女子小學堂教習並講習保育幼兒方法,期於裨補家計,有益家庭教育為宗旨。
  第二章〔學科程度章〕:規定女子師範學堂修業年限四年,課程為修身、教育、國文、歷史、地理、算學、格致、圖畫、家事、裁縫、手藝、音樂、體操等十三科,其中音樂一科若有學習困難之學生則可不學...
〔普勞頓報告書〕(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勞頓報告書〕係英國中央教育諮議會(the 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於一九六七年出版的,正式名稱為〔兒童及其初等學校〕(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s)。由於此報告書係由普勞頓貴婦(lady)所領導的委員會進行調查研究的結果,故常以其名稱呼之。
  〔普勞頓報告書〕主要目的在探討有關初等教育,以及初等與中等教育銜接等問題。其主要建議包括:
  1.鼓勵家長關心及參與子女的教育:根據研究發現家長的教育態度遠比其教育程度、職業地位、家庭物質環境及學校,更能影響學生的教育成就。
〔文化公平智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試者的文化差異可能影響智力測驗的結果,這是很多心理測驗學者的研究已證實的,智力的「無文化影響測驗」(culture-free-test)即在設法免除或減少文化差異對測驗結果的影響。在「無文化影響測驗」中頗負盛名者為卡泰爾(R. Cattell)的〔文化公平智力測驗〕。
  〔文化公平智力測驗〕以卡泰爾的流體智力理論為基礎,排除語文題目,以符號和圖形來測量受試者的認知能力,分析其推理、訊息整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測驗包括三個不同水準的量表:量表一適用於四至八歲的兒童,量表二適用於八至十三歲的少年,量表三適用於十四歲以上的青年和成人。量表一包括四個文化公平性質的分測驗(符號替代、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